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作者】 申 烨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美术教育资源,优化美术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及教学质量提高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保障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通过使用先进的视听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活动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相宜。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亲耳听、亲眼看、亲身体验,大大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加快小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现代化技术,如幻灯片、广播、电影、音频等,将声音、影像进行多重组合,以此来辅助教师教学。因此,从其概念界定上来看,信息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这种以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就是信息技术教学。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现状
  1、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动态教学的忽视
  从现阶段小学生美术学习状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动态教学。美术知识较抽象,单纯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不理解就会丧失对其的兴趣,而兴趣是一个人认知事物的开端。因而,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动态教学的忽视,导致小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和不感兴趣。
  2、小学美术教学中缺乏思维引导
  这主要是教师在制订美术课程教学方案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缺乏完整的认知。比如在小学美术课青花瓷图案的学习中,这类具有较深艺术底蕴的美术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进行思维引导,小学生学起来就极为困难,无法对课程的难点进行消化吸收,这样的课程教学就是做无用功。
  3、授课方式简单,造成小学生审美思维局限
  美术的学习内容源于生活,美术课学习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其审美能力。单纯的课本教学很难使小学生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意境和含义。说到底,美术学习就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和体会生活。然而如今的小学美术教育完全局限在课本讲述上,以至于学生所认知和理解到的东西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
  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利于小学生对生涩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1、有利于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曾讲过:缺乏趣味的教学,无异于一场苦役;缺乏趣味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课堂设计,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色和优越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的水平有选择性地自主学习。中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从一开端,就将学员们牢牢吸引住。”要想上好一堂美术课,开头十分重要。对于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师们往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现在的美术课本知识涉及面非常广,中小学生对许多知识不了解或者完全陌生。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资料,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所有需要的场景都呈现给学生,并通过情景交融让学生真实地融入课堂教学,因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将色彩和声音的结合,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期待,进而珍惜点滴的复习时间。
  2、有利于小学生对生涩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烦琐的知识点学起来更加简单,便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重难点知识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信息技术手段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将书本上一些具体而难以掌握的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出来,让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比如在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多变的色彩”第二课时“色彩与情感”中,如何运用颜色表达情感是本课时的重难点。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搜寻四季变换的色彩短片,如大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变化,最好是北方地区,能够清楚表现出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基调,同时在短片中配上适当的音乐,当然在观看期间可以进行两次播放,一次是没有声音的,另一次是带有配乐的。春天可以是欢快的配乐,冬季可以是悲伤的配乐,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感知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使学生通过欣赏视频体会一年四季颜色的变换并体验情感的变迁,能够使复杂生涩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比起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讲解,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态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鲜明,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刺激,视野得到开阔,灵感和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以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重复教学为例,对小学生来讲,抽象概念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认知框架,对于重复手法不能形成清楚的认识,对于重复手法的纸张展现,小学生就更难进行了。某小学教师在此课教学中,就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课程开始前进行千手观音重叠空间展示,并且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光影重叠效果,并给出旋转楼梯图片,这些都能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重复手法,在绘画过程中,对于重复手法的使用也更加顺利。这一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感知力,学生对于生活中拥有同样重复构造的物体也有了鲜明的认知,并且发现了其中的美感,相比于之前的毫无感触,已经能够大概地说出重复构造物体的一些美感特点。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了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兴趣;创建联动课堂,激起情感共鸣;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1、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的问题,在这里所给出的对策就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上,使情景交融。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增强对美的感知力,让小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要讲述的美术知识点所体现的情感与意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景再现。比如通过影像、环境布景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艺术情境,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在这一基础上,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有情有景,情景具象化的教学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导入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引发小学生深入思考。
  2、创建联动课堂,激起情感共鸣
  所谓联动,是指在小学生与美术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动。实际上,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是极具复杂性和抽象性的。学习美术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上,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尽快地去理解所学知识。然而,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生和美术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动,使得美术知识点灵活生动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比如二年级美术人教版教材上第五节欣赏世界名画作品课,对于这种学习难度较高的课程,尤其是画家作品赏析,小学生基本上观察不出什么,如梵高的《星空》。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播放梵高的生平以及相关创作背景,让小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梵高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的作品,这就是美术与小学生之间的联动,利用电教化手段使得二者之间的情感达到共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赏析艺术。
  3、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还能够有更大的衍生作用,即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首先是考虑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这一时期的小学生思维具有较高的跳脱性,因此很容易发现,小学美术教材中可能上一章还是简单的直线,下一章就是透视或者转换类型的山水画。因此,从教材上就可以看出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跳脱的环境中去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手段刚好能够加强这一点。比如,小学四年级山水画课程,就是一节中国古典美术学习课,中国画中虽然山水画占了很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小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小学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从宏观的角度去感知中国传统画作,了解山水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同时清晰其他画作的风格,这样既可以对山水画有一个很好地了解,又可以使学生间接了解中国画的构成,甚至还能激发小学生对中国画的浓厚探索兴趣。
  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重点研究的话题,因小学生具有偏向于新鲜事物的学习特点,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教学要更加灵活。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把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电教化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对生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本文提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美术教学课程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兴趣;创建联动课堂,激起情感共鸣;扩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时间效率发挥到最大,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发布时间】2023/1/9 16:39:05
  • 【点击频次】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