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探讨

 

【作者】 杨洪岩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牧场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等,叶圣陶先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所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吕叔湘先生说过:“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呢?吕先生认为,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一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个问题是主要途径,提高课堂有效性十分重要。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要面面俱到,处处都讲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语文教师往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课堂内容大而全,结果是面面不到。因此语文课堂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社戏》一文,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鲁迅从小虽然生长在城镇,但其外祖母家在农村,因而他从小就同农民有密切的联系,受到农民的启发和教育,并从中汲取力量。鲁迅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同情他们的悲惨命运,歌颂他们高尚的品质,如何理解这些,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社戏,对吃蚕豆的态度。如何理解?那就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社戏》的难点就在于结尾:“我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豆是否好吃,戏是否真的好看,对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例如,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精选示范性课文
  语文教材以文质并美、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标准精选了课文。它们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拐杖,也是学生作文学步的凭借。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掌握精读、泛读的方法,能分析会概括,懂言外之意行间之情。课文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拐杖。学习写作需要逐步模仿、借鉴,逐步成熟,而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一位文学评论家说:摹习一流作品,可达二流作品的高度;摹习二流作品,只能达到三流作品的高度;摹习三流作品,则写作难成矣。物理学家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学生习作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学语文教材是能轻松找来的“巨人之作”,值得学生借鉴、模仿。阅读中讲读课文必须或熟读成诵或反复咀嚼玩味,学生对个中妙处就有感悟,对字词句章就能消化整理吸收。把讲读课文作为写作的凭借,既省却另寻写作凭借的时间,又省却熟悉凭借的时间,通过摹习学生又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单位时间内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必然提高。
  总之,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等,叶圣陶先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所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 【发布时间】2023/1/9 16:40:22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