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注重实践 感悟生活

 

【作者】 黄海霞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效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着力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社会法制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学习有道德的法治生活”是该课程的性质,其教学有效地体现在“回归生活、尊重体验、落实实践”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感人的事迹融入到课堂中来感染学生,利用贴近生活的故事来牵动学生的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尝试。
  一、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真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道法课程的首要特征。儿童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儿童的道法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构建生活情境,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感悟。教师应抓住时机,审时度势,先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再回到课堂。《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说说父母为我们都做些什么,第二个活动是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通过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父母辛苦的例子,让孩子更多的了解父母的辛苦有哪些,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能够让孩子对父母辛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产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然后再让他们从行为上体验父母的辛苦,加深对父母辛劳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孩子们从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在家庭生活中初步感知父母的辛苦,再到行为上的深刻体验,加深了让他们对父母的辛劳的深刻认识,从而产生主动为父母分忧少给父母添麻烦的意识。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培养孩子有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意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的素材要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劳动的亲身经历,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有主动为父母分担忧愁的意识。这也是孩子感受亲情的途径,感受到被父母照顾的爱是幸福的,意识到我们也应该孝敬父母,这是我们的责任。既点燃了学生的亲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体会到课堂的幸福。这种回归生活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同于外加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的实践和课堂理论是密不可分的。让孩子们回归生活、注重实际生活的体验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建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关注他们的个性化特点,重视他们体验的积累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受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能力和性格差异等因素影响很大,可能会有片面、消极、错误的思想。我们应该用平和、宽容的心态去教导他们,从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他们,以帮助他们提高道德认识。如教学《健康看电视》一课,在讨论和对话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起家长限制甚至禁止他们看电视的种种做法时,不少学生坦率地说出心中烦恼,有个别学生甚至对家长怀有怨恨。对于学生的这些真实体验,我都给予了理解、尊重,并认识到差异体验的积极因素,即体验差异意味着体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享体验的交流提供真实的沟通素材。学生通过交流真实的差异体验,辅以教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体悟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自觉进行主体观察,真正实现道德认识。
  三、落实学生的实践活动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我们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在课前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课后,我们也必须让学生把在课中所学的知识带到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最终让道法课程的教育成为一道看得见的风景。
  我在教学《白白的大米哪里来》这一课,设计了体验农民插秧的活动,教师先播放视频,学习水稻成长的过程,以及插秧的方法。学生领会了插秧的要领,然后亲自体验三分钟的插秧过程,接着谈感受。有的的同学说:“腿又酸又痛”有的同学说:“腿麻了”,有的同学说:“满头都是汗”,有的同学说:“太辛苦了,我不想干了”等等。通过学生亲自插秧的活动知道了农民伯伯的劳动是多么的辛苦,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我们的美味佳肴,让学生意识到不应该浪费粮食。这种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让孩子能记忆犹新,留下难忘的印象。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源于社会各界人们的共同付出,我们生活在这样和谐的社会是幸福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做些事情,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大家庭的温暖,有我们很幸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劳作既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还知道了我们应该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珍惜粮食。让主题得到升华,课堂氛围浓厚,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这样的课堂才具有时效性。
  实践活动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如模拟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情境表演活动、自我展示活动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这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情感会不断加深、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知识不断积累,从而会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总之,教育的有效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追求,教师要适时把握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落实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 【发布时间】2022/3/22 13:40:24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