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研究

 

【作者】 梁庆春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而且在阅读素材、个性化阅读方式上有更多选择。“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组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阅读世界的大门,构建起“多而不杂、群而不散”的阅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将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探讨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路径,以此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多元阅读中有更大收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模式建构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将多篇文章(书籍)组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在更短时间内阅读更多内容,而且群文阅读改变了以往单线式、孤立式的阅读模式,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文本探究空间。群文阅读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同一作者的文章组合,也可以是同一题材文章的组合,亦或是相同年代的文章组合等。在高年级群文组合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目标、实际学情来组合群文,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再上新台阶。
  一、围绕教材实现群文组合
  群文组合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方式,在组文过程中首先以教材为基础,也就是从语文课堂本身出发,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1+X”原则,将课内文章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拓展群文组合内容,而且还能实现“以文带书”作用,也就是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个“点”,以群文阅读为“线”,以整本书阅读为“面”,这样能够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了解到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险”,并且被课文中奇幻情节所吸引,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将《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等图书组合在一起,学生可以从单篇课文阅读拓展到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用时较长,所以,教师可以以月为单位,开展系列化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体验决定哪本细读、哪本略读,这样能够保证阅读过程中详略得当,避免出现群文阅读“一刀切”的问题。由于“以点带面”阅读周期较长,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阅读小组,组长负责每周检查阅读进度,以掌握学生的群文阅读情况。此外,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讲章节故事的方式分享阅读成果,让群文阅读始终保持一定节奏和活力。
  二、内外结合优化阅读结构
  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教材和教辅中的阅读素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内外结合,通过课外拓展优化群文组合结构,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够在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增长见闻,丰富知识积累。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从“民间故事”主题出发,为学生整合多篇民间故事,如《精卫填海》《画中人》《田螺姑娘》等,学生可以系统了解民间文学特点,从民间故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民间故事组合中,教师也可以将《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引入其中,作为群文组合的一部分,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古典神话著作,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走近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感受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艺术魅力。通过群文阅读结构的优化,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清晰的阅读逻辑,为学生拓展更大的自主阅读空间,从而促进群文阅读的有序开展。
  三、逐层递进拓展思维深度
  群文阅读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在阅读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触类旁通,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群文组合技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一步步引领学生加深阅读层次,避免学生阅读中“贪多嚼不烂”,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大视野”基础上体现“纵深度”特点。同时教师也要掌控好阅读层次,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选材,以避免拓展过深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逐层递进原则层层拓展,构建群文阅读梯度,这样的效果会更理想。
  例如在学习《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可以设计“乡愁”阅读主题,以契合本单元的选材特点。在阅读本单元课文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把席慕蓉的《乡愁》、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节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揣摩这些文章中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思乡之情,在文笔、风格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自主思考和个性化阅读非常必要,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同,对阅读文本的领悟也会不会,正是因为融入了自主思考,所以,群文阅读不再是单纯的增加阅读量,而是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向情感和意蕴的更深层次研究,从而建立起新的阅读梯度,这样才能提高综合阅读质量。
  四、群文组合提升审美素养
  群文阅读不但需要学生巧读、细读,更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真善美”,通过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让阅读我们的活动更富人文色彩。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的过程,在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同时,也有利于深挖阅读活动的审美内涵,让学生感受“群文有大美”的积极情感,将文学阅读与审美教育深度融合。
  例如学习《江南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同类题材的古诗词组合起来,如《早春》(韩愈)、《状江南?仲春》(谢良辅)、《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春怀》(李白)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究诗歌当中的意境美、声韵美、情感美,沉浸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美景中。在阅读理解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把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围绕一首诗来写,也可以围绕诗中的一个句子来写,也可以自己仿作一首古体诗。总之,以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寻美”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令人欣喜的创意,比如有学生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景色画了出来,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韵之美的理解,这可谓别出心裁。以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阅读评价促进学习成效
  在学生阅读学习中,一直存在“读过即了”的问题,单纯追求自己读过,但是对于阅读的内容、其中的细节、阅读感受等却有所忽视。针对这一问题,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采取“组→读→评”一体化教学方式,灵活组文,细化阅读、科学评价,这样有利于构建群文阅读教学的新体系。
  在群文阅读评价了,除教师的常规评价外,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比如在学生自评中教师可以设计自评表,学生可以根据评价表自己来打分,评价表如下:







  而学生互评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通过书写读后感、讲述文章脉络、抒发阅读感悟等形式,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则要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反思、主动完善的积极性,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的开展有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群文选材,建立起阅读文本之间的组合逻辑,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综合阅读、深入阅读的好习惯,以群文组合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多元提炼、不断积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同时获得更美好的阅读体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琼.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析[J].新课程,2021(32):93.
  [2]张有英.经典诗文群文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段的实践[J].学周刊,2021(25):131-132.
  [3]曾睿.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14):69-70+73.
  [4]宋元爱.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06):86-87.
  [5]张佩华.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智力,2021(09):21-22.

  • 【发布时间】2022/3/22 13:48:18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