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学前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蒋 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东方红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前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启蒙期,也是培养发展数学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灵活教法,参与实践活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善用游戏等方法就能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取得满意成果,开创幼儿数学教学新天地。
  【关键词】 学前幼儿;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幼儿学前教育是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幼儿接受数学知识(“数”和“形”)的萌芽时期。数学是一门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称之为人类思维“体操”。学前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寓教于乐,使他们在玩中认识最简单的“数”和“形”的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学前幼儿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怎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是上好幼儿数学课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幼儿数学教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善用幼儿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问、好说、模仿性强是幼儿的显著特点。幼儿教师要充分抓住和巧妙、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切记不要简单采用“填鸭式”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更不能为幼儿学数学而学数学。学前幼儿数学开设目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建立数学概念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奠基的目的。所以,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融入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例如在教学“6”时,用多媒体展示出“6”,然后引导幼儿展开联想,回忆生活中那些东西像“6”,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像“6”的实物,幼儿们很快说出“6”像口哨。
  这样不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灵活教法,激发幼儿浓厚的数学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幼儿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灵活教学方法,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出发,采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幼儿大胆地探究问题。教学中从幼儿的认知基础、个性差异出发,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比较高矮,将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亲身感受去理解谁高谁矮。在生活情景中,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才能唤起幼儿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轻松学数学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来支持。并且他们对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因此,幼儿教师要精心将简单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亲手操作:摆一摆,放一放,选一选,让幼儿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例如:教认识“三角形和圆”时,分给每个幼儿5个圆、5个三角形(各3红2绿、4大1小)纸板,让其进行分类操作活动。(一)按形状分得:5+5=10;(二)按颜色分得:6+4=10;(三)按大小分得:8+2=10。开展这个活动让他们记住了三角形和圆,学会了分类。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到了新知识10的加法运算。这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代替了枯燥的写、算、读,排除了幼儿的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习负担,真正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使幼儿从不自觉的死记硬背,转变为自觉的理解记忆。
  四、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开发幼儿思维
  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幼儿教师就要因人施教,分别对待。比如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因人而易提出要求和评价。如在《按大小排序》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能力中等的可以提供四个图卡,能力较差的可以提供三个大小明显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才能让幼儿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在开展《想办法》活动中: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老师不作示范,鼓励幼儿想办法,看谁想的办法最多。幼儿们开动小脑筋,挥动着小手手忙碌起来。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上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给撕掉等等。看到幼儿们别开生面的创意,岂不为之独特的表现而喝彩。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五、引领生活体验,感知数学趣味
  对学前幼儿实施数学教育,要尊照以“乐激趣”,“以动促学”的教学原则。因此,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通过操作学具,在快乐的玩耍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操作中开动脑筋,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促进学习。比如为幼儿提供: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多样化的学具,引领幼儿动手操作。如:要求幼儿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要制作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要收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幼儿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经过反复摆弄、兴趣盎然,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学中玩耍,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六、巧妙地将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中
  有人曾经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此言道出了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数学教学寓于游戏之中,利用游戏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游戏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采用“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等游戏,借助儿童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做游戏,不仅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培养幼儿能力为目的,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只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经验,大胆创新,定会开创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22/4/12 8:57:55
  • 【点击频次】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