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陈炳旭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王家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在教法上与其它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着重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所占优势,应用原则以及应用策略。旨在与同仁共商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探究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中精心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任务,再通过情景呈现,学生独立思考,互相探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科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等实践能力。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受师生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效果甚佳。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科学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它是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学生亲手实践操作掌握技能技巧,以获得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理念下老师们不断努力探索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就是把教学目标化为一个个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任务,把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之中,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达到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相互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彻底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精神,实现师生角色转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在掌握有关理信息技术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进行探索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操作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需求出发,不易过难,过繁。做到有效、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要有梯度,确保小学生的心理能够接受,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注重任务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力求任务内容简单明了、新颗。以简单的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从易到难的推出。让学生灵活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中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养成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化为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探究。把教师彻底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真正实现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化教为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精心设置任务,创设教学情境
  任务就是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化解问题,学到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能力。任务是教师课前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精心设置出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科学地、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驱动”学生产生“我要学”的需求,产生强烈的任务完成欲望。教师将外驱手段变为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达到创设教学情景之目的。
  关于任务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来进行设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是将所学内容按类别分成许多模块,从知识点上展开任务分解,科学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有趣的任务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探索去完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做法可将任务与学生喜爱的游戏结合起来,把一个个由浅入深的任务设计成一个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就升一个级,就学会一个知识点,学会一个技能。
  在施教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基础较好、思维敏捷反应较快的学生完成任务快。另一部分基础较差,反应慢的学生完成任务较慢,甚至有的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针对此情况,教师则要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实施分别指导,降低难度和要求,循循善诱逐步提高。
  (二)搭建互动平台,协作完成任务
  在实施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抛出任务后,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完成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解决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为此搭建互动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与协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学习基础好的,较差的进行搭配分组,好帮差,强者指导弱者,老师进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完成任务,会有效地弥补学生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可以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巡回指导,时时调控、引领指导,把握进度和方向。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提出许多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以增强学生学习、完成任务的信心,使之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系统掌握与技能的提高。
  (三)科学合理评价效果
  对学生的学习教学科学合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评价可以找出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在后期教学中弥补;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后期学习起到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在评价中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生会在交流中道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反馈意见,然后对问题进行筛选、分类,集中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为之后的任务设计提供改进参考,以便更加完善。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摆脱旧的传统教学的束薄,是课堂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是教学改革的伟大成果。实施任务教学法,能使教师轻松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作为一线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既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者,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推广者,科学合理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义不容辞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活动中去,高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纽,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2018年。
  [2]马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19年。
  [3]李培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年。
  • 【发布时间】2022/4/12 8:59:18
  • 【点击频次】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