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评课议课“三点”问题浅析

 

【作者】 赵德昌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团结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最近,我和我的学年组的教师们一起,参加了一次全省教科版语文课堂教学的课例展示和评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聆听了许多名师和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现象深入浅出的分析,还感觉到了,我以前一直参与的评课活动的确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尤其是对我们要评论的对象的主体,究竟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究竟这是这节课存在的,还是自己课堂中出现的,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参加的听课评课活动数不胜数,但是往往听过以后就过去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好像并没有多少的帮助和提高。想起听到的某节课,脑海里出现的是讲课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大方合体的衣着,稳重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上课的时候孩子究竟吸收了多少?教师的教学内容、评价语言,究竟有没有作用于每一个孩子呢?这些都如水面上的波纹,转眼就消失殆尽.回到学校后,我对自己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观看了很多教学案例,尤其是一些网上的教师上课视频,以及专家的点评,发现并不是我们的老师讲课不好,导致我们听课教师成长的速度变慢,而是我们的评课议课方法存在很大不足,这就像做化学实验,本来准备的反应物是足够的,但是由于我们的酒精灯燃烧不完全,或者是催化剂使用不当,导致一些本来应该生成的新物质,没有很快的生成,使得整个试验结果不是很理想。我总结出当前评课议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供广大同行商榷。
  一、评课议课的关注点过多的放在老师身上,观察的点存在问题
  我们的老师参加评课议课,有一个目前经常存在,却很难改变的现状,就是为了欣赏一场完美的课堂教学“表演”。课前大多数讲课老师都要经过几百甚至几千遍的演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每一句话问题的推敲,甚至于每一句评价语言的使用,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就连教师上课时的服装造型也是经过不断的挑选才搭配好的。这样的课给人的感觉赏心悦目,环节丝丝入扣,语言口吐莲花,谁能说不好呢?毕竟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随便拿出一节常态课,是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所以这样的好课在评课议课时,听到的都是各种溢美之词,但是在大多数听课老师心里,听过了过去了,回到学校上自己的课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孩子,还是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上自己的课,批自己的作业。听过的好课优课课宛如高大的丰碑,只能远观而不能模仿焉。既然听课评课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帮助,为什么还要参加呢?长此以往,渐渐地就消磨了老师们听课评课的热情。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讲课老师,而是在于我们听课,一开始的观察电脑就出了问题。一节课究竟好不好,不在于老师的各种表演是否精彩,主要在于孩子们究竟有没有学会,课前制定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从哪里可以反映出来呢?当然是要看学生,看学生对老师提出问题的反应情况,看学生对老师出示情境的投入状态,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真的经过了缜密的思考,最后还要看学生课后的反馈,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听课时,把观察的点放在学生身上,就能及时发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设计只是老师认为很有用,在学生那里的反应却并不强烈,问题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不能只看学生发言的情况,还要看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确实没听懂?还是觉得太简单不屑于回答?这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我们的观察点变了,观察到的情况也变了。假设一个班平均有四十个学生,那么这四十个学生的情况观察起来,足够我们对这节课的效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了。换句话说,这就如同看一场电影,演员的服装如何华丽,道具如何酷炫,特效如何玄幻,广告如何惹眼,观众不买账,票房没创收,那就不是一部好电影。同理可知,评价电影的好坏看观众,评价上课的优劣看学生,这才是评课议课我们观察的正确角度。
  二、评课的切入点过多的放在课堂教学上,评论的点存在问题
  以往我们老师参加听课活动,除了要奋笔疾书,一直低头猛记听课笔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课后的评课。以前还有一些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书中专门规定了评课的几个要求,例如讲课教师语言是否准确精炼、教态是否大方自然,板书是否整洁流畅、以及朗读是否示范到位等等,但是我们看过很多指导老师听课评课的书,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却没有一定的规定,很多老师都认为只要老师准备的充分了了,学生一定就能接受。我们知道备课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备学生,这个备大多建立在老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基础上。但如果是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呢?怎样准备一节好课?课前的备课只能是成功了极小的一部分,真正的重头戏在课堂上。往往我们会忽略备课的落实情况,自顾自的以为这样的好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收效怎么会不明显呢?这就是评课的切入点问题,我们评课的切入点不应过多的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应该放在学生本身,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课后的吸收检测上。有些地区的课改实验中增加了课后反馈环节,就是在课下对学生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测试,语文课也可以采取这种测试,可以充分利用课后问题,还可以适度延伸,看学生对这节课的阅读兴趣能保持多久,最常见的是课文主要内容回顾,以及主要脉络的梳理。还有最直接的方法吗,就看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情况,回答问题的热情以及准确程度。一节课无论老师讲的如何天花乱坠,学生没反应,那就是失败的,不成功的。有的老师会觉得关注太多的学生,实在有些忙不过来。我们可以采取分组的办法,比如以一个学习小组为样本,观察记录每个人的听课情况;或者用对比的方法,观察比较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还可以就观察一个主线问题,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思考的时间长度等等。总之,观察的方法很多,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尝试,就如同一种新的科学实验,可以这几处很多种观察学生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多了,自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那我们评课的时候又何愁无话可说呢?
  三、评课议课的自我反思被忽视,成长的点存在问题
  现在的学校,各种教研活动层出不穷,老师的听课任务也比较重,这就出现了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在紧张而繁重的教学任务间隙,还要参加各种听课教研,有时候真的是很疲惫。所以在每次听完课后,大家都有一种长出了一口气的感觉。往往听了一学期的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没见多大进步,听课笔记、教研记录却攒了一大摞。为什么参加了那么多的听课教研,教师的专业成长却还是那么缓慢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忽视了评课议课环节的自我反思过程。只是听出别人的好,却没有想一想,要是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会怎样解决?或者在讲课老师出现问题时,想一想,自己在教学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时是怎样解决的。记得我在听《倔强的贝多芬》一课时,有一名听课教师就这样评论:“这节课学生的预习做的很到位,把贝多芬的成长经历和时代背景都提前做了调查,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更加投入。”接着,这位老师就自己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预习举了一个《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的实例,将他自己怎样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在她的介绍中,困惑已久的学生课前预习问题给了我一个想要的答案。回到自己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用他所说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节课的评课议课至今历历在目,而让我难忘的不是老师的课讲得好,而是评课教师能够实实在在的举出教学实例,给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这样的评课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自然难以忘记。在听课过程中,不仅讲课教师,听课教师都会遇到很多的困惑,有些困惑是大家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我们来学习,是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不是只评论别人讲课的优缺点的。所以听课后的反思就尤为重要,这种反思或者是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最本节课不足之处的再设计,或者是同样的一个问题,自己在讲课时学生是如何反应的,这些都是参与听课的老师最想听到的。说一千道一万,我们听课是为了自身的成长,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或者表扬别人。
  以上是我在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中评课、议课活动存在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参加评课议课活动找到不足,开启更多的学习思路。

  • 【发布时间】2022/4/12 8:59:35
  • 【点击频次】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