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作者】 谢英歌

【机构】 广西百色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广西百色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边远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1229)


  【摘 要】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是所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生不仅缺乏体育锻炼,在心理素质上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体育运动中学生的真实体会,在教学氛围、运动感受,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做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心理认识,提高心理素质。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的心理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也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讲,体育课堂是高中教学中放松学生身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场所,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有着重要作用。体育能够让心理有具体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有真实的心理想法,更会在心理认知有行为表现。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高中体育在素质教育下得到了全面发展,无论从课程的安排,还是课程的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这就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的渗透提供了条件,让学生有身体和身心的全面成长。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现
  (一)焦虑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生是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之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极易出现心理焦虑的现象,如果不进行健康引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智力或身体发展。焦虑,就是学生在主观上担心将会产生某种不可预测的不良后果。但是,往往事实总是他们在杞人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高中会受到学生先天的逆反心理忧天。
  (二)自卑心理
  对焦虑心理而言,自卑心理就是焦虑心理的后遗症。自卑心理,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自卑的情绪。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有些学生身体协调性好、体质强,往往能够很快地掌握体育学习要点。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跟随教学脚步,就会越走越远,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一旦自卑心理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会产生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人际关象不良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资源之一。由于高中学习的压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表现之一。学生的性格各种各样,或外向、或内敛、或暴躁、或冷静。在体育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出现落单的情况,做不到合作式的体育学习。碰到不开心的事还会拿同学、体育器材、甚至体育教师撒气。对此,教师必须加强体育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学。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的组织者和领导地位并没有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依旧关注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教学,这是系统教学中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上,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身的健康心理,以品德修养、艺术修养等自身良好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得到学习压力上的放松,得到心理压力的释放,从而培养阳光性格,建立积极面对生活,自主发展的心理素质。
  (二)重视体育精神,实践感受转为心理认知        
  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上,挖掘课程中的健康心理资源是必要的工作。体育精神是健康心理的另一种展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课程教学中体育精神的挖掘,以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教育。比如在足球、篮球教学中注重团结和分享、竞争和文明,使学生有提升自身,获得胜利的健康心理;比如在田径教学中注重客观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关系,使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失利和失败,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然后提升自己;再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注重坚持和突破自己,锻炼意志力和吃苦精神,以此培养健康心理。通过体育课程中体育精神的挖掘和展现,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实践感受转为心理认知,也就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还推动了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成长        
  通过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感受内化,转变心理认知,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现在的高中生缺乏集体心理和自信心,在生活中较为自我,并且不能正视自己。对于此,教师就要优化合作教学和差异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实际感受的提升,愿意去做分享、能够为他人考虑,并且树立自信心,努力去超越自我。其中合作教学的开展要让学生去体会团队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尊重、帮助,共同去完成目标,这样就能让学生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有集体心理的成长。比如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引入拓展训练,带领学生去做集体性的游戏,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也可以在集体运动项目中组织学生微型赛事,进行分组对抗,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要让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团队的力量。这样不仅让体育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有时间去做运动,也在运动中有团队合作的感受。
  (四)注重客观表现,增加健康心理辅导内容        
  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会显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波动,教师要把握住机会,不要只关注在体育课程的身体锻炼,对于学生的客观表现也要做健康心理辅导,增加教学内容。比如对于学生在运动竞技中失败而气馁,在项目中始终保持第一而骄傲,这些都是具体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结论: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会提高教学效果,带动学生的综合成长,使体育运动感受有自我内化和反思的过程,也就实现了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可忽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兴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34-35. 
  [2]余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J].新课程,2020(07):222.
  [3]孟祉行.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方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51-152. 

  • 【发布时间】2022/5/22 10:26:14
  • 【点击频次】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