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余 勇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政府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计算能力,对于人的一生都极其重要,因而要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现在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从而给予人们以借鉴和参考,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教育课程标准(2013版)》指出:“计算能力指的是依据计算率和法则准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了许多能力的一种能力。若小学阶段计算能力薄弱,将会影响后续数学能力的培养,如,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会使数学学习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并且,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分数的高低。
  一、相关概念
  (一)计算能力
  所谓计算能力,从数学层面而言,是指转化和归纳的能力,即运用数学方法把抽象、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转换为数学式子的能力。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指小学生运用一定的法则进行计算的能力。诸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量运用电脑、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前提下,有不少学生在老师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失去了对计算原本应有的那份乐趣,以至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一)教材方面
  立足于编排教材层面而言,计算部分通常是自成一章,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加、减、乘、除的学习。而新教材对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了强调,对估算和口算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强化。尤其小学中高年级教材注重通过转化、迁移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采取多样化的算法,然而,在教材中没有足够数量的计算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没有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的培养引起重视,以至于使学生降低了计算水平。
  (二)教师方面
  某些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对计算题讲解时比较枯燥,缺乏生动性,致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学时,学生群体参与度不高,仅仅有少数学生配合老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方面不能使学生人人过关。
  (三)学生方面
  1.缺乏兴趣
  小学生对于计算题往往缺乏兴趣,觉得计算没意思。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牢固的基础,学习计算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另外有的学生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难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2.认知水平低
  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小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简易、单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复杂、多样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对物体的感知认识能力一般较弱,理解事物不够仔细和全面。通常只是较为粗糙的认识,只关注到一些表面现象,不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所以对事物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以至于在计算中出现出各种问题。尤其写数字与符号的时候,会出现看错题干和顺序,甚至看错题目条件等最低级的错误。
  3.缺乏稳固的基础
  稳固的数学基础是学生拥有良好计算技能的前提。小学阶段,最简单的就是加,减、乘、除法的应用,分数、小数之间的转换。但如果学生没掌握计算知识,不能熟练背记口诀,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会漏洞百出。例如:口诀三七二十一,但是有的学生在三七相乘时,竟然会得出二十四。再就是遇到进位退位的情况,如果没有稳固扎实的计算能力作为基础,那么,就会使错误层出不穷。
  三、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培养观念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积极检查;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辅导;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复习老师讲的有关计算的知识,加固课堂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家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培养观念,才能在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提供诸多帮助。
  (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时,才会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现代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表示:成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这不只是可以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抑制外界的影响,并且还会将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因此,学生对计算具有了极大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并且获得计算的乐趣。因而,为了使学生积极进行计算,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到快乐。
  (三)教师要强调算理算法的教学
  老师应每天坚持学神的口算及心算训练,并对时间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计算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拥有紧迫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加快计算速度。
  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记常用的计算公式及相互转化的方法。当然,让学生熟练背记这些公式及转化方法,是为了灵活运用,并非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其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强化记忆。这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习惯
  不少专家认为,很有必要将计算之后的验算作为教导计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及有效的方法进行验算,时刻提醒学生验算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良好的验算习惯,这样对于学生的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有极大的帮助,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正确率,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验算到自己计算结果正确带来的成就感和计算结果错误带来的注意。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和确保运算的有效性。
  (五)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好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在他们计算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在发现错误时及时指出,这样才能不让学生们养成错误的计算习惯,这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想使计算正确,首先需要将题目审清。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及自信心,认真抄写符号和数字,没有将题目做对,决不罢休,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教学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工整书写,不可以敷衍了事,要规范书写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小数点、数字等,并且要注意数字间适宜间隔,从而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3.打草稿的习惯
  某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习惯口算,而不借助草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草稿簿,在草稿纸上,要注意将竖式写清楚,对齐数位。并且要对学生的草稿簿进行检查,对于认真的同学要给予表扬,从而使学生在计算时积极打草稿。
  4.认真验算的习惯
  在计算时,验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将作业完成后要注意验算、检查。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步步验算;要反复检查。这样以来,能够使错误无所遁形,及时发现,并尽早纠正,从而使计算结果更趋向于正确。
  为了使计算更加快速,要注意联系新旧知识并对其加以综合运用。所以在计算训练中就要进行明显的对比和较强的对知识联系性的认知。如除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乘法和减法;进位和退位;新旧知识等的比较计算。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训练,既能够使对旧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对新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并且将新旧知识彼此联系起来,互相交融,从而使计算体系趋向于完整,有利于良好认识计算结构。此外,还要加强对经常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以及重复训练,从而给予学生以帮助,使其更深入地理解错题,对解题方法具有更深的印象。
  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预习是前提,讲解是基础,解题是关键,总结反思是重要方式。在学习中进行总结,能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从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并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然,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3:113.
  [2]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9,03:72-73.
  [3]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4]傅凌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4-75.
  [5]邢海侠.浅析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71.
  • 【发布时间】2022/6/20 11:57:56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