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诠释立德树人“心”乐园

 

【作者】 王冬红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实验中学语文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什么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的话题。立德树人是2014年度基础教育热词之一,百度搜索相关结果2630万个。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一种积极回应。
  我也曾经上网查过“立德树人”的出处。“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何谓“立德”?意思为树立德业。《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其实立德树人内涵非常丰富。立德树人要“立什么德”?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以及人文、审美素养的培养等等。
  但根据新时期的特点,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这样的表述是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细化,且更具民族特色。就连现在高考新版的信息题的作文都是关于立德树人的材料。可见其重要性。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不是容易的事,但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
  我在立德树人这一方面探索了很多的方法,成效并不是很大,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主动性差,以往碰到这种情况,我都是找学生来办公室,和他谈学习的好处,对未来的发展,还会晓之以情说到父母的辛苦,或者谈谈素养对于人一生的影响,好话说尽,但是学生只能做到三天,就又打回到原形了,坚持不住,效果不佳。离习主席提到的立德树人思想差的很远,后来我上网搜索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在现代教育中赋予的新意义,我反复琢磨这些理论,怎么能把大理论放到具体的事件上呢,后来我利用学科的特点,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让不爱学习的,纪律上总爱犯错误的孩子背高考必备的六十四篇,先是以规范他的纪律为目的,施行惩罚手段,但是更要是为了培养他的主动性,我罚他的六十四篇课文,学生至少要来我办公室主动找我六十四回,我就有了六十四回帮他改正的机会,还有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说过,“21天效应”,是我国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他说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就是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因为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又根据美国凯尔曼(1961)的研究,制定出学生爱学习也需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即表面接纳我的任务,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尽量与新的要求一样,而在学生的心里上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此时,最易受到外部和以前固有习惯的影响,但我乘机让学生感到因为顺从可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遭到惩罚,我尽量去捕捉他的闪光点,表扬他,关心他,鼓励他。因为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
  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心理中主动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因此,这个阶段学生此时学习的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加以变化。
  第三阶段,内化。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样的尝试效果很好,我并没有给他们讲立德树人的理论言辞,对于学生来说很空洞,我用实际中具体事,加上时间上的坚持‘心理上的接受,心灵上的鼓励,让他一步一步自己体会,从而知识上,在道德上,素养上都有提高,长远来看就离立德树人的理念靠近了很多。
  不管是传统德育模式还是德育现代化时期的新理念德育模式,它们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彼此之间又具有唯一性,所以,不能把德育现代化时期的德育模式与传统德育时期的德育模式想分裂,而是要达到各种德育模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只有对上述德育模式进行恰当地“分解”和“综合”,才能更清晰地看出德育现代化时期德育的历史转型,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德育现代化的发展浪潮。
  教师是一种使别人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教师是学出来的,好教师是做出来的,好老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 【发布时间】2022/8/16 15:46:41
  • 【点击频次】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