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 蒋思琴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培养措施。旨在与同仁共商加快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之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对策

  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数学思维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数学思维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学习就是发挥数学思维的主要方式。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数学老师在授课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同时新课标也对这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笔者从自身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简要阐述。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师要能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数学思维能正确看待某些事物,能增强人的逻辑性和思维严谨性是人生存生活的必备技能。一个人的发展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有的学生家庭教育比较好、启蒙早、自律性强,在数学学习中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种学生不仅对问题有独特的看法,并且能举一反三多个角度的看问题,当教师新授知识时,他们会主动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相似知识重合,达到进一步探究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对数学好似天生不感冒,对数学的理解较很困难,学习数学相当吃力,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能听懂,战训练就失分的情况,这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混乱,没有自己生成一种条理。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紧密结合
  数学思维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有能力大小之分,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运用数学思维看数学问题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量变积累成质变的过程,所以数学思维就是在不断学习知识与技能中变强的,这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同属于人的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常伴随数学学习左右,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总结、概括,用逻辑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意见的能力,这与数学思维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数学学习的本质任务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所以从小学数学学习上看,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力同属于数学思维的一种。
  (三)开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等于认知能力的总和,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等,从智力因素的内容上看,几乎全部与数学思维相关,数学作为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实际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等同于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从非智力因素上看,虽然兴趣、情绪等与数学思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从感性角度看,如果能通过数学思维的发展帮助人们培养健康良好的数学兴趣,也不失为一种价值,兴趣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的树立相当于帮助他们打开新认知领域的大门。
  (四)培养综合素质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仅发展数学不顾虑其他学科是不科学的,而数学思维并不仅仅用在数学知识上,它是一种能力,能帮助学生利用数学观点看待数学以外的问题,凭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为自己的定论提供理论依据。在某种角度上,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数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x2+长x2;③长/宽x4;④(长+宽)x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数学思维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学生、激励学生、指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策略研究[J].吕加碧.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12期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袁广涛,鲍庆秀.中华辞赋2019年02期
  [3]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司广梅.好家长2015年42期

  • 【发布时间】2023/3/9 10:32:44
  • 【点击频次】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