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数学;渗透;课堂;道德教育
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不仅德育课上讲德育,所有课程中都要渗透德育,数学课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精选教学素材,渗透德育内涵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兔博士网站的内容:约1500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欧洲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至少要早1000年。通过这段文字的学习,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为了祖国科技的发展,前辈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时,我结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图片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正表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再如,在课堂上我通过做游戏、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再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情景图,从遵守公共秩序开始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你会乘车吗?上下车是什么样的秩序?”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对情景图顺序的观察有帮助,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知道乘车时应让到站的乘客先下车,接着其他的乘客再上车,对于如何计算列式加或减的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德育教育渗透,平时我们乘车时是要遵守公共秩序的。
四、教师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就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整洁的板书设计、标准的普通话、端庄的仪表、幽默风趣的数学教学语言……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既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再如,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从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同时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数学;渗透;课堂;道德教育
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不仅德育课上讲德育,所有课程中都要渗透德育,数学课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精选教学素材,渗透德育内涵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兔博士网站的内容:约1500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欧洲数学家的计算结果至少要早1000年。通过这段文字的学习,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为了祖国科技的发展,前辈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激起学生不断探究、努力向前的学习动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时,我结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图片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正表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大,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再如,在课堂上我通过做游戏、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既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再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情景图,从遵守公共秩序开始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乘过公共汽车吗?你会乘车吗?上下车是什么样的秩序?”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孩子对情景图顺序的观察有帮助,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知道乘车时应让到站的乘客先下车,接着其他的乘客再上车,对于如何计算列式加或减的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德育教育渗透,平时我们乘车时是要遵守公共秩序的。
四、教师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就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整洁的板书设计、标准的普通话、端庄的仪表、幽默风趣的数学教学语言……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既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再如,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从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同时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 【发布时间】2023/3/9 10:33:34
- 【点击频次】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