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探究家园共育

 

【作者】 张 鹃 伍 欣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大东街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前阶段的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家庭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必须实现家园共育。要求孩子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家园共育新模式。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直接关乎人才培养的品质与素质,而对人的品质与素质培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教育;家园共育;策略探究

  一、家园共育
  所谓的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孩子朝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而携手努力。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家园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利用新时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媒介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如创设情境,好奇求知;关注个体,因材施教;转变观念,师幼协作;理论实践,有机结合:批判吸收,鼓励质疑。
  二、家园共育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实践
  (一)利用家长沙龙活动、幼儿评估手册,架起家园互通的桥梁
  学校每年都会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组织教师开展各班家长沙龙活动,班级老师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体育特色教育、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园本课程等方面与家长进行通报与沟通,并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分组讨论自己的育儿心得与困惑。在家长沙龙活动结束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与老师进行一对一地交流,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另外,为了让家长切实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及所思所见等情况,幼儿园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幼儿评估手册》,一学期结束时,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估看到孩子在哪一方面的发展特别突出,还可在上面提建议或意见或鼓励孩了进步的话语等。这样,家长、老师间便多了一份沟通。
  (二)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家教系列重要论述,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幼儿园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专门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明确了权利与义务,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部分管理,尤其是与孩子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举措与抉择。如班服样式设计与选择、开展各种活动需家长配合完成等。学校吸纳他们的参与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达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共识,不仅体现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家园的互信。
  (三)利用微信公众号、校讯通等科技创新新媒介,拓宽家园互动渠道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呈现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家长每天都能看到学校的发展动态与孩子在园的精彩瞬间,通过校讯通,将学校的重大事项与需要配合的相关事宜告知家长,以便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各班级建了微信群、班级QQ群(家长、班级老师)。各班老师也可通过班级群将本班的活动开展等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也可通过班级群这个平台,将自己孩子在家表现及个人想法反馈给老师,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我们的很多老师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些高效、便捷通畅的新媒介实现了家园互动,每日沟通的方式与内容也越来越富有艺术性与人文性,从而拉近了家校间的距离。
  (四)利用创新活动强化家园互利效应
  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推崇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幼儿园会以我们的节日为线索,创新开展我是小小兵体验活动、我们爱劳动、全园生活日、 “六一”儿童节、毕业典礼、“奔跑吧!宝贝”运动会等,根据活动的需要,请家长代表参加活动或发表感言,激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由此所带来的家校互利效应不可小觑。另外,在家长沙龙活动中,我们通过家长给孩子写心愿卡,孩子抱抱爸爸妈妈等方式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孩子从中受益,同时也让学校更加有效地实施了人文教育。
  三、对家园共育创新教学的探索
  (一)转变家长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
  为了实现家园间的和谐共育,转变家长观念、提升家长素质至关重要。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进:
  1.建立家长网校。就是由学校主导,学生家长参与,教委、妇联和关工委配合支持下的指导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视频、家庭教育案例、家长论坛讨论,依托“中国家庭教育网”“豆瓣网”“百度贴吧(父母吧)”等。
  2专家学者讲座。学校不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来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并向家长提供现场咨询或答疑。
  3模范家庭育人报告会。学校充分利用在校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选择家庭教育成功典范为家长们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实际做法,以给其他家长以启迪与引领。
  (二)构建平等、开放、共荣的家园共育工作机制
  家校共育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当代教育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合力构建一个平等、开放、共荣的工作机制。
  1.形成家长委员会主导下的家长志愿者、社区、职能部门、学校联动下的工作网络。如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家长委员会选派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或教育实践与服务等。
  2.形成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监督与服务的工作体系。如学校可在每周选定某天为家长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家长到学校参观食堂、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家教辅导中心、开通家教咨询热线等,为学校及家長服务。
  (三)创新拓宽家园共育互通渠道
  信息对称与畅通是家园间有针对性共育的前提与保障,创新拓宽家园互通渠道,更有利于拉近家校间“心灵距离”,确保共育效果。
  1.继续充分利用好网络园刊等媒介,计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让家长得以释疑。积极组织家长撰写育儿心得、育儿感悟、旅游记等在幼儿园《幼苗报》上发表。
  2.主要依托社区、村镇对幼儿进行家访、师生爱心结对帮扶等。学校老师可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到幼儿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及生活状况等,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爱心帮扶。尤其是对留守孩子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该予以关爱和帮扶。
  3.以孩子为纽带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学会感恩。
  当然,家园间要真正实现和谐共育,是多部门协同配合、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良性、健全的家校共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助力器”,家园共育“术”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而不断创新,以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四、目前教育存在主要的问题
  家长的“认识错位,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而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他们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对自身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许多家长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很少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或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出现小磕碰时,就把所有责任放到老师身上,责怪老师没有把孩子“看好”,让老师好好管调皮的孩子,应该多多呵护自己的孩子。弥补男家长的缺位,科技教育理念的学习等等这都是每一个家长努力前行的方向。
  总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凝结着家长、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心血与汗水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与努力。通过推进家园联合教育,使得学校、家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共同进步与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通过科技科研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开拓创新的同时研究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求真务实,树立教育新思想;与时俱进,开创科技创新新局面。夯实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M].1981,(11)
  [2]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3]杨敏.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儿软件电子版2014(15)
  [4]中国教育报2015-11-6(05)[7]中国教育报2015-11-13(06)
  [5]陈建强.今没,家校如何合作[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6)
  [6]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N]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 【发布时间】2023/3/9 10:34:14
  • 【点击频次】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