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留守儿童如何展开学校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也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应全面承担起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使他们与非留守儿童一样公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思考;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以及教育引导,在监护人大都只能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现状下,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学习、心理、品行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关注,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学业成绩表现不佳;同时也由于父母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留守儿童出现敏感、偏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发挥教育责任主体的作用,努力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美好宜居的成长空间,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
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般都会将子女交给老人或委托自己放心的亲朋好友照料,直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监护的占绝大多数。但据我们调查了解,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且文盲居多,往往只能照顾孙辈的日常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溺爱,他们更加放任孩子,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交流、沟通上的“代沟”。因此,隔代监护人不仅大多缺少监督孩子学习的意识,而且孩子也往往不服其管束,从而使孩子失去有效的监管。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教育不够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长在心理、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的辅导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不能因为父母没有时间而放弃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1】。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够乐观,不完全是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缺乏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孩子们后期学习教育的基础,若家长不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负责,则不论是监护人还是学校,都难以转变孩子们厌学的态度,家庭教育环境不容忽视。
(三)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阻碍自身的学习兴趣
目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已经全部实现相应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全部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台账和检测管理,保障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但是,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得不到保障,学校大多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留守儿童经常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情绪,遇事缺少倾诉对象。当留守儿童心理状态比较健康时,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当留守儿童心理状态比较消极时,对学习兴趣也会相对减少,还可能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思想引领,动员全体教职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与关心呵护,是积极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力量。俗话说:“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父母、社会的关怀。因此在工作中,笔者努力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热心地帮助留守儿童,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加强了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农村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成为一种职业自觉。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留守儿童日常管理上,一是要安排教师全天关注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大家一起玩耍,增强情感交流。二是要建立陪护制度。生活指导教师应与寄宿的留守儿童同睡,并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与家长电话联系等,保证学生夜间住宿安全,尤其应对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女童加强监护管理,防止和杜绝她们的人身遭受侵害。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
学校应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寄宿的留守儿童,一是晚自习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可组织他们看电视,读书看报,下棋,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等;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由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如组织艺术团、科普活动小组、各种兴趣小组等;三是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留守儿童还处在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调适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学校在平时生活中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及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如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压力,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五)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
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实施全天候跟踪管理,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联系卡,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
结语
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自然落到了学校。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应全面承担起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弥补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憾和保证他们公平接受教育。同时,学校要发挥教育责任主体的作用,联合留守儿童家庭等多种社会力量,并重视个性化关爱,通过不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月萍.父母流动对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在校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人口研究,2018,42(5):68-77.
[2]李旭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7):24-26.
[3]杨清溪,刘燕.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4):22-27.
【关键词】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思考;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以及教育引导,在监护人大都只能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现状下,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学习、心理、品行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关注,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学业成绩表现不佳;同时也由于父母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留守儿童出现敏感、偏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发挥教育责任主体的作用,努力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美好宜居的成长空间,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监管
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般都会将子女交给老人或委托自己放心的亲朋好友照料,直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监护的占绝大多数。但据我们调查了解,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且文盲居多,往往只能照顾孙辈的日常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溺爱,他们更加放任孩子,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交流、沟通上的“代沟”。因此,隔代监护人不仅大多缺少监督孩子学习的意识,而且孩子也往往不服其管束,从而使孩子失去有效的监管。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导致留守儿童教育不够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长在心理、学习、健康等各个方面的辅导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不能因为父母没有时间而放弃了对孩子教育的责任【1】。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不够乐观,不完全是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缺乏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孩子们后期学习教育的基础,若家长不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负责,则不论是监护人还是学校,都难以转变孩子们厌学的态度,家庭教育环境不容忽视。
(三)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阻碍自身的学习兴趣
目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已经全部实现相应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全部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台账和检测管理,保障了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但是,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得不到保障,学校大多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留守儿童经常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情绪,遇事缺少倾诉对象。当留守儿童心理状态比较健康时,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当留守儿童心理状态比较消极时,对学习兴趣也会相对减少,还可能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学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思想引领,动员全体教职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与关心呵护,是积极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力量。俗话说:“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留守儿童缺乏关爱,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父母、社会的关怀。因此在工作中,笔者努力做到细微之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热心地帮助留守儿童,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加强了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农村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成为一种职业自觉。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管理
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留守儿童日常管理上,一是要安排教师全天关注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大家一起玩耍,增强情感交流。二是要建立陪护制度。生活指导教师应与寄宿的留守儿童同睡,并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与家长电话联系等,保证学生夜间住宿安全,尤其应对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女童加强监护管理,防止和杜绝她们的人身遭受侵害。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
学校应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于寄宿的留守儿童,一是晚自习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外,可组织他们看电视,读书看报,下棋,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等;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由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如组织艺术团、科普活动小组、各种兴趣小组等;三是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留守儿童还处在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调适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学校在平时生活中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及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如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压力,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困惑。
(五)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
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实施全天候跟踪管理,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联系卡,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
结语
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自然落到了学校。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应全面承担起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弥补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憾和保证他们公平接受教育。同时,学校要发挥教育责任主体的作用,联合留守儿童家庭等多种社会力量,并重视个性化关爱,通过不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月萍.父母流动对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在校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证据[J].人口研究,2018,42(5):68-77.
[2]李旭楠.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7):24-26.
[3]杨清溪,刘燕.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4):22-27.
- 【发布时间】2023/3/9 10:39:37
- 【点击频次】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