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处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为了全面落实教学机制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悄然兴起。本文就如何处理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概况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停留在“见树不见林”的阶段,注重单课教学中的深挖细究,缺乏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具体表现在:
1、教师对所教学科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把握不精准
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学习和解读不够深入,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和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把握不精准,有拔高或降低要求的现象。比如,有部分老师将习作标准混淆,以六年级学生的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这显然是罔顾教学的基本逻辑的冒进之举;同样,以三年级学生的标准要求六年级学生显然也不合适,这会让练习失去意义,无法真正检测出学生的知识和写作能力水平。
2、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任务群的把握不准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不仅能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在现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相信也不放心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模式,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影响课堂纪律,更担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因此,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坚持亲力亲为地“满堂灌”,深挖细究,注重分析句子含义等细节问题,缺乏对单元主题的提炼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成了听课的“机器”,自主学习欲望被压制。这样,大部分学生就只能被迫接受老师“灌”的知识点,而很难形成自己学习的内驱力,对本单元、本堂课究竟要完成什么目标和任务还是模糊不清。
3、教师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够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只停留在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上,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对语文以外的学科(如,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等)的了解,更没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情况在他们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授课内容的单一和僵化,学生们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产生“学以致用”的观念,所以部分老师在深入教学方面会感到吃力,而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二、如何处理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的关系
1、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了解单元主题与单课呈现形式
教师们应该在深入研读《新课标》、把握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同时,认真研读全部小学语文教材,了解小学语文循序渐进的总体构架,并且在每个学期都认真研究本册教材总体结构,了解各个单元主题和单课的文体形式,细致打磨每节课的内容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时,笔者了解到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并以记叙文、散文、现代诗等形式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因此,笔者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始终紧紧抓住“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引领学生以“自然之美”为中心理解文章,并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同学们进行了拓展练笔。在第二单元中,单元主题是“提问”,在教学之前,笔者横向复习了三年级“预测”方法,然后对本单元的课文通读,整体把握本单元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再回到单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进行提问,还能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的道理。
2、立足核心素养,重视教学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教学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一文时,结合孩子们生活实际,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你在回乡下老家时,看到老家房前屋后有些什么?和城里的房子有什么不同?试着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来描述一下。接着又问:你老家都养了哪些动物?(学生说有猫、猪、狗、牛、羊、鸡、鸭等)它们生活得怎样?试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方法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两种。学生各抒己见,参与兴致很高,不光学习了课文内容,还能把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比喻、拟人、排比)适当改变运用到自己的介绍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3、立足育人,横向了解各学科内在联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表现在:首先,语文是思维交流的工具性学科,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和掌握的词汇量、句式结构和逻辑性思维都会直接投射在他们的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上;其次,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各种文章,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地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世界观影响学生们;第三,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优劣,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都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就是学习的工具,就是基础,就像盖楼需要打基础一样。”学生的各个学科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只有把语文这个工具性学科学好了,其他学科才能学得轻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从纵向分析一个单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从横向分析每册书与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将每个单元的主题通过每个单课的教学表现出来,重视单元整体这“树林”与单课课文这“树木”的联系,把语文教学中的单元整体教学和单课课文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概况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停留在“见树不见林”的阶段,注重单课教学中的深挖细究,缺乏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具体表现在:
1、教师对所教学科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把握不精准
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学习和解读不够深入,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和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把握不精准,有拔高或降低要求的现象。比如,有部分老师将习作标准混淆,以六年级学生的标准要求三年级学生,这显然是罔顾教学的基本逻辑的冒进之举;同样,以三年级学生的标准要求六年级学生显然也不合适,这会让练习失去意义,无法真正检测出学生的知识和写作能力水平。
2、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任务群的把握不准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不仅能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和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在现行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相信也不放心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模式,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影响课堂纪律,更担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因此,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坚持亲力亲为地“满堂灌”,深挖细究,注重分析句子含义等细节问题,缺乏对单元主题的提炼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成了听课的“机器”,自主学习欲望被压制。这样,大部分学生就只能被迫接受老师“灌”的知识点,而很难形成自己学习的内驱力,对本单元、本堂课究竟要完成什么目标和任务还是模糊不清。
3、教师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不够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只停留在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上,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对语文以外的学科(如,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等)的了解,更没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情况在他们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授课内容的单一和僵化,学生们很难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产生“学以致用”的观念,所以部分老师在深入教学方面会感到吃力,而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二、如何处理单元整体教学与单课教学的关系
1、把握教材整体结构,了解单元主题与单课呈现形式
教师们应该在深入研读《新课标》、把握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同时,认真研读全部小学语文教材,了解小学语文循序渐进的总体构架,并且在每个学期都认真研究本册教材总体结构,了解各个单元主题和单课的文体形式,细致打磨每节课的内容组织形式与呈现方式。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时,笔者了解到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并以记叙文、散文、现代诗等形式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因此,笔者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始终紧紧抓住“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引领学生以“自然之美”为中心理解文章,并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同学们进行了拓展练笔。在第二单元中,单元主题是“提问”,在教学之前,笔者横向复习了三年级“预测”方法,然后对本单元的课文通读,整体把握本单元的目标和任务,然后再回到单课的学习中来,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进行提问,还能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的道理。
2、立足核心素养,重视教学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教学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心目标,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在快乐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一文时,结合孩子们生活实际,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你在回乡下老家时,看到老家房前屋后有些什么?和城里的房子有什么不同?试着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来描述一下。接着又问:你老家都养了哪些动物?(学生说有猫、猪、狗、牛、羊、鸡、鸭等)它们生活得怎样?试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方法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两种。学生各抒己见,参与兴致很高,不光学习了课文内容,还能把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比喻、拟人、排比)适当改变运用到自己的介绍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3、立足育人,横向了解各学科内在联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主要表现在:首先,语文是思维交流的工具性学科,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和掌握的词汇量、句式结构和逻辑性思维都会直接投射在他们的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上;其次,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各种文章,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地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世界观影响学生们;第三,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优劣,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都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就是学习的工具,就是基础,就像盖楼需要打基础一样。”学生的各个学科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只有把语文这个工具性学科学好了,其他学科才能学得轻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从纵向分析一个单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从横向分析每册书与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将每个单元的主题通过每个单课的教学表现出来,重视单元整体这“树林”与单课课文这“树木”的联系,把语文教学中的单元整体教学和单课课文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5:02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