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从课程编排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一体化”;法治教育;教材衔接;比较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意见》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向性、时代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依托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两本“法治教育”专册,分别从教材特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设计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为做好法治教育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两本“法治教育”专册的教材特点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为本位”翻阅教材不难发现,两本教材都以宪法为主线贯穿始终。
(一)从学生主体来看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和心理发育上特点越来越鲜明。在这个阶段,“法治教育”的意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要避免过多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应将生活中的事物和学生遇到过或可能会遇到的事例呈现出来,与学生共同了解和探知。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方面也发生着较大的转变。他们极为渴望独立,且已经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对问题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基于以上教学对象的特点,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目标为:形成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引领法治实践。
(二)从教材对比来看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侧重于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更加生活化。以问题探知为导向,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中,“公民”一词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基于此教材从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着手,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不同国籍的人的身份。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身份,又引入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而思考:居民身份证上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的专属数字都有什么含义?情境和问题的设置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认知,又不过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更注重落实学科的核心价值,在小学“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结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认同国家的法治建设,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日渐积累且不断成熟的法治思维指导行为实践。例如,《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该单元旨在小学阶段了解了公民身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公民身份,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
二、两本“法治教育”专册的教材结构分析
(一)从整体结构来看
从横向进行比较,两本教材均以现行宪法为基本依据。我国现行宪法设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两本教材都遵循了宪法的这一逻辑,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对应宪法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第三章《国家机构》。
从纵向进行比较,同一单元的不同主题又充分体现了教学对象的心理行为特点。例如,两本教材的第一单元都从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为整册教材内容定下基调,开宗明义,明确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以法治观念思考和分析问题。其中,《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先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学习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了解我国特殊的法律——宪法;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则直接介绍宪法,先从公民和国家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宪法的地位和价值,再学习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地位不动摇,从怎样做的角度分析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
(二)从教学栏目来看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栏目是《活动园》,该栏目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承载了不同的活动,让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灵活,更贴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出现频率次高的是《知识窗》栏目,该栏目在必要的地方对知识做一定的总结和规整,帮助学生对不明晰或易曲解的知识建立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得法治教育虽严肃、严谨但不固态刻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是教师在导课环节经常使用的内容。八年级“法治教育”难度明显增加,为了拉近法治与学生的距离,每课开篇我都将《运用你的经验》作为导入,帮助学生找到法治与生活的交融点。法治始终以生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法治在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够得着、有的说。除此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栏目是《探究与分享》。这个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的思考和探究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总结、问题探究、观点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学法用法能力。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主题,其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有明确的梯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两册教材的对比,找到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只有心怀一把“尺”,衡量好不同阶段法治教育推进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好教材之间的衔接,做到不赘述、无漏洞,法治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关键词】 “一体化”;法治教育;教材衔接;比较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意见》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向性、时代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依托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两本“法治教育”专册,分别从教材特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设计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为做好法治教育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两本“法治教育”专册的教材特点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为本位”翻阅教材不难发现,两本教材都以宪法为主线贯穿始终。
(一)从学生主体来看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和心理发育上特点越来越鲜明。在这个阶段,“法治教育”的意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教师要避免过多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应将生活中的事物和学生遇到过或可能会遇到的事例呈现出来,与学生共同了解和探知。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方面也发生着较大的转变。他们极为渴望独立,且已经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对问题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基于以上教学对象的特点,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目标为:形成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引领法治实践。
(二)从教材对比来看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侧重于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更加生活化。以问题探知为导向,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中,“公民”一词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基于此教材从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着手,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不同国籍的人的身份。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身份,又引入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而思考:居民身份证上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的专属数字都有什么含义?情境和问题的设置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认知,又不过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更注重落实学科的核心价值,在小学“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结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认同国家的法治建设,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日渐积累且不断成熟的法治思维指导行为实践。例如,《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该单元旨在小学阶段了解了公民身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公民身份,学会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
二、两本“法治教育”专册的教材结构分析
(一)从整体结构来看
从横向进行比较,两本教材均以现行宪法为基本依据。我国现行宪法设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两本教材都遵循了宪法的这一逻辑,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分别对应宪法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第三章《国家机构》。
从纵向进行比较,同一单元的不同主题又充分体现了教学对象的心理行为特点。例如,两本教材的第一单元都从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为整册教材内容定下基调,开宗明义,明确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以法治观念思考和分析问题。其中,《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先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无处不在,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学习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了解我国特殊的法律——宪法;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则直接介绍宪法,先从公民和国家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宪法的地位和价值,再学习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地位不动摇,从怎样做的角度分析如何保障宪法的实施。
(二)从教学栏目来看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栏目是《活动园》,该栏目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承载了不同的活动,让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灵活,更贴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出现频率次高的是《知识窗》栏目,该栏目在必要的地方对知识做一定的总结和规整,帮助学生对不明晰或易曲解的知识建立更加清晰的认识,使得法治教育虽严肃、严谨但不固态刻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是教师在导课环节经常使用的内容。八年级“法治教育”难度明显增加,为了拉近法治与学生的距离,每课开篇我都将《运用你的经验》作为导入,帮助学生找到法治与生活的交融点。法治始终以生活化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法治在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够得着、有的说。除此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栏目是《探究与分享》。这个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的思考和探究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总结、问题探究、观点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学法用法能力。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主题,其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编排思路非常清晰,有明确的梯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两册教材的对比,找到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只有心怀一把“尺”,衡量好不同阶段法治教育推进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好教材之间的衔接,做到不赘述、无漏洞,法治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6:19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