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程改革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念早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当彻底改变以前的教育观念,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增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从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领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掌握新教学技能,才能担负起增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不仅事关学校,而且事关家庭、社会。我们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联合起来,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和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师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老师”的任务,更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和改变评价观两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第一,改变教学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以及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第二,改变评价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还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以及教学中,耐心、正确并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对于每个学生的质疑,必须耐心的教导,决不能埋怨或者责备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以“爱”作为教学的基础,要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甚至应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让学生一听到铃声就有“盼”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不少初中生自信心较差,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就自认为自己不行,产生自卑感。这样的观念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善于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参加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要求。比如,在平时的一些班级活动中,老师均不参加,让学生自己组织各个环节。长期这样下去,每位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发挥,学生也会逐渐充满信心。这也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只参与不参加,并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承受能力。这样学生会越做越好,自信心理也会不断增强。另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教师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去。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更要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之中,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2]徐璇.浅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M].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11).
[3]靳岳滨.关于中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成才,1999,(8).
[4]杨薇.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纵横谈(心理论坛),2005(10).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领悟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掌握新教学技能,才能担负起增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不仅事关学校,而且事关家庭、社会。我们只有把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联合起来,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总而言之,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课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和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师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老师”的任务,更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和改变评价观两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第一,改变教学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以及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第二,改变评价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还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以及教学中,耐心、正确并全面评价学生的进步,对于每个学生的质疑,必须耐心的教导,决不能埋怨或者责备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优化自身心理素质的要求。若教师经常闷闷不乐,使学生紧张、情绪易波动、没有热情,甚至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抱有明显的偏见,这对学生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以“爱”作为教学的基础,要对学生有耐心,以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甚至应每天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让学生一听到铃声就有“盼”的感觉,让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情感交流呈现了积极的状态,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不少初中生自信心较差,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就自认为自己不行,产生自卑感。这样的观念十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善于引导学生,并让他们在参加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建立自信心的要求。比如,在平时的一些班级活动中,老师均不参加,让学生自己组织各个环节。长期这样下去,每位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发挥,学生也会逐渐充满信心。这也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只参与不参加,并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承受能力。这样学生会越做越好,自信心理也会不断增强。另外,教师也应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教师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落实到所有教育活动中去。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真正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坦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就进一步促使教师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外,还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更要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之中,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以适应新时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3).
[2]徐璇.浅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M].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11).
[3]靳岳滨.关于中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成才,1999,(8).
[4]杨薇.新课程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纵横谈(心理论坛),2005(10).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9:01
- 【点击频次】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