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时代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

 

【作者】 张廷容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指的是劳动教育,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劳动教育课程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小学要把握好劳动教育开展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并搭建由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本文基于新时代如何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传统教学中,劳动教育多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不被小学所重视。而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却受到了各方的重视,成了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 联系性;多样性;策略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特征
  (一)联系性
  当下教育中,虽然加强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但许多教育者对它的定位却并不明确,多是将其作为课外活动的一种或是其他科目的辅助。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很深远,在构建课程时不需要刻意地将其凸显出来,而是应该将它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魅力。另外,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学生从出生起就与家庭密不可分,如果在家里不接触劳动且缺乏实践性,对生活的理解就会较为片面,甚至会在父母的溺爱下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当下的劳动教育多是停留在学校内部活动,与家庭教育泾渭分明,很多学生在校内积极劳动,但回到家里却是坐视不理,可见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重要。因此,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时,要保持“联系性”的原则,在校内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校外则与家长做好沟通,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多样性
  以往的教学中,劳动教育多是以体力劳动这种单一形式呈现出来,教育形式未免过于单调、乏味,且容易使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误解。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重视体现“多样性”,这样才能形成新形态。首先,形态上要满足多样性,小学教育中可以将劳动教育与消费教育相结合,也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还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其次,目标上要突出多样性,劳动教育开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与新时代学生的素养相衔接。因此,教育目标的内涵要更丰富一些。要借助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让学生将通过实践将正确的劳动行为逐渐变成习惯,并内化为自身优秀的品质,除此之外,劳动知识也能侧面向学生传递不同职业领域的知识,从而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做良好的铺垫。
  二、新时代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准确理解课程内涵,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新时代下更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才能继续推动社会与国家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才,劳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但它与文化课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其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需要坚持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前,教师要能正确理解课程内涵,认识到劳动教育不仅有体力劳动这一种,也不能仅依靠鼓励学生打扫卫生来落实劳动教育。想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质,还要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与劳育联系起来,到生活中去实践。
  (二)劳动教育课程化,保证有序开展
  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注重课程化,这是保证其有序开展的前提。只有将劳动教育真正纳入教学体系中,变成一门重要的课程,建设内容才会更加规范。首先,小学要先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借助政策规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明确其教育作用和地位,从而引起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扭转自己的观念,将其视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并按照普通课程的构建,将其列入课程表,再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中,从而让教学常态化。其次,根据国家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文件,小学应明确认识到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结合其身心特点,将总目标细分为不同阶段小目标,从而开展标准化、阶段化、序列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再次,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及合理策划,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具有系统化特征。但当下劳动教育并没有指定的教材,相关教育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小学应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入手,正确梳理教育思路,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和内容。
  (三)与课程、活动融合,培养劳动精神
  新时代下,学科之间的划分界限不再明确,教育更倡导学科融合。因此,在劳动教育中,不应将劳动教育独立于其他学科外,而是要尝试将其与课程和活动相融合,使学科教学趋于“劳动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应将劳动课程内容融入其中,增强课程的劳动实践性。例如,在小学政治、历史等课程中,教师要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重视培养其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其通过亲身实践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品格。
  (四)注重生活素材挖掘,进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课程教学中综合育人价值的体现,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时必须依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课程生成。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中蕴涵的丰富教育资源,是开展教育课程生成的巨大宝库,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发现隐性的教育资源。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关教育活动时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和教育理论的传授,而应该从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入手,为学生创造劳动时机,使其通过实际的劳动体验对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感知、理解。人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也不应该依旧还是传统课堂的死板教育模式,教师要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从生活中选择适宜的生活素材,如进行树枝的剪裁活动等,为学生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在进行裁剪的过程中学习园艺相关的知识,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之美,培养与自然事物之间的情感,增添小学劳动教育课堂的活力。
  总的来说,在构建劳动课程时,要注重将直接劳动教育、间接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等融合到一起,使劳动教育完美融入课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见,劳动教育课程构建较为复杂,想要完美落实不仅需要因地制宜,还要在区域内统筹协调,精准实施。
  参考文献:
  [1]梁皓.新时代如何将小学劳动教育落实落细.[J],魅力中国,2012.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9:14
  • 【点击频次】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