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的历史时期,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劳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坚守育人初心,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劳动教育方式,已成为每一个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然而,目前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地位与实施一直是学校素质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此,小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思想,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从小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意识,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
【关键词】 重要性;教学模式;构建
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道德情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参加劳动,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阶段,教师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能使小学生了解劳动并不是单纯的体力活,而是应该手脑并用,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风尚。自古以来,劳动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全面的劳动教育要让小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为社会形成良好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当代小学生所处的环境十分优越,有些学生没有过多的劳动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增长。因此,教师要强化劳动教学特色,引导小学生创造性地劳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够脚踏实地、勤奋劳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校内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1.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教师应肩负起劳动教育的重担,将正确的劳动观内化并渗透在劳动教育的点滴中,使小学生接受到科学高效的教育,从而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值日打卡活动,对传统的值日模式进行创新,由小学生掌握劳动的自主权,获得切实的劳动体验,学会主动承担劳动责任。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创建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载体,突出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最后,开发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小学生融入集体中,打造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突出劳动的核心理念,避免机械式地讲述理论知识,应该活学活用,构建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劳动课程体系。
2.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新矩阵。要想小学劳动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须给小学生带来印象深刻的活动,因此,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可以在基地里开展“生态、生产、生活”等主题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拉近小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在劳动基地,除了进行传统的种植和饲养外,小学教师还要开拓思维,引入创意劳动,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科技教育等相结合,打造一个劳动教育新矩阵,这样就使得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选择,便于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的劳动过程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方面能让小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激励作用。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劳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强化教师队伍。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开展亲子微互动活动课程。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劳动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必须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加深小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如,可以开展亲子微公益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到附近的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地献爱心,让小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参与劳动,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进而渗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开展家庭劳动小能手活动,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这样就能改掉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此外,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与孩子共同劳动,增强亲子关系。
(三)社会劳动实践课程的构建
1.构建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小学教师要抓住社会中的有利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社会劳动实践课程,发挥出社会的育人功能,实现树德、增智、强体的目的。小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鼓励小学生去社会岗位上充当小小志愿者,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進行劳动体验。小学生们组成支援服务队,利用休息日去充当志愿者,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民意识。小学教师还要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让小学生们深入到企业或者生产现场去参观,感受到不同职业的辛劳,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动态化和科学化。
2.通过假期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小学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契机,持之以恒地推进劳动教育,使小学生具备迎接挑战的素质。寒暑假是小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最佳时间,劳动教育可以让假期更有温度,为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发放《学生劳动指南》,里面列举了很多小学生可以在假期进行的劳动,也给家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家长要配合孩子进行劳动,同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等,在班级群里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小学生在假期里也可以过得很充实。同时,要为孩子制定假期劳动表,将家务劳动、手工活动、美食烹饪等都融入到孩子的假期里,家长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方法,并且大胆地让孩子去操作。
总而言之,小学素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倡小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和发展。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劳动本领,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等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全面创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小学生在劳动中求知,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亮.教育新时代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再出发[J].求学,2011.
[2]陈忠.略谈小学生劳动素质教育[J].成功,2011.
【关键词】 重要性;教学模式;构建
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丰富道德情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部分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参加劳动,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阶段,教师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能使小学生了解劳动并不是单纯的体力活,而是应该手脑并用,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风尚。自古以来,劳动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全面的劳动教育要让小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为社会形成良好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当代小学生所处的环境十分优越,有些学生没有过多的劳动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增长。因此,教师要强化劳动教学特色,引导小学生创造性地劳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够脚踏实地、勤奋劳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校内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1.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教师应肩负起劳动教育的重担,将正确的劳动观内化并渗透在劳动教育的点滴中,使小学生接受到科学高效的教育,从而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值日打卡活动,对传统的值日模式进行创新,由小学生掌握劳动的自主权,获得切实的劳动体验,学会主动承担劳动责任。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创建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载体,突出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最后,开发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小学生融入集体中,打造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要突出劳动的核心理念,避免机械式地讲述理论知识,应该活学活用,构建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劳动课程体系。
2.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新矩阵。要想小学劳动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须给小学生带来印象深刻的活动,因此,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可以在基地里开展“生态、生产、生活”等主题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延伸,拉近小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在劳动基地,除了进行传统的种植和饲养外,小学教师还要开拓思维,引入创意劳动,将劳动教育与红色教育、科技教育等相结合,打造一个劳动教育新矩阵,这样就使得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选择,便于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小学生的劳动过程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方面能让小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激励作用。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劳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强化教师队伍。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
开展亲子微互动活动课程。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劳动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必须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加深小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如,可以开展亲子微公益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到附近的社区或者敬老院等地献爱心,让小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参与劳动,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进而渗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开展家庭劳动小能手活动,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这样就能改掉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此外,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与孩子共同劳动,增强亲子关系。
(三)社会劳动实践课程的构建
1.构建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小学教师要抓住社会中的有利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社会劳动实践课程,发挥出社会的育人功能,实现树德、增智、强体的目的。小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鼓励小学生去社会岗位上充当小小志愿者,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進行劳动体验。小学生们组成支援服务队,利用休息日去充当志愿者,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民意识。小学教师还要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让小学生们深入到企业或者生产现场去参观,感受到不同职业的辛劳,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动态化和科学化。
2.通过假期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小学阶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契机,持之以恒地推进劳动教育,使小学生具备迎接挑战的素质。寒暑假是小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最佳时间,劳动教育可以让假期更有温度,为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发放《学生劳动指南》,里面列举了很多小学生可以在假期进行的劳动,也给家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家长要配合孩子进行劳动,同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等,在班级群里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小学生在假期里也可以过得很充实。同时,要为孩子制定假期劳动表,将家务劳动、手工活动、美食烹饪等都融入到孩子的假期里,家长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方法,并且大胆地让孩子去操作。
总而言之,小学素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倡小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和发展。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劳动本领,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等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全面创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让小学生在劳动中求知,在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亮.教育新时代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再出发[J].求学,2011.
[2]陈忠.略谈小学生劳动素质教育[J].成功,2011.
- 【发布时间】2023/4/10 12:39:39
- 【点击频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