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巧用方法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柳章福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是新时代人才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具实践性、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学生,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一堂课要上的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是很关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时要力求生动,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导入新课,使他们乐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导入,如观看视频短片、欣赏美妙的音乐等。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能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起,教师就能顺其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在讲授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八课(2006年6月第2版)“网上诺贝尔”这一课,我使用了一张同学们熟知的“植物大战僵尸”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张图片后,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这一图片,从而引入新课。在讲授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五课(2003年12月第1版)“积累资料”一课,我在短暂的复习巩固后进入情境导入环节,利用老师本人的名字在百度搜索框里搜索,出现了许多相关信息,亦即网络上所说的“人肉搜索”。此举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马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到底有哪些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待学生搜索完后,再来讲解搜索到的信息太多了,并不完全是自己本人的信息,应该如何才筛选呢?如何提高效率?从而引入新知识。
  二、寓教于乐,开展趣味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摆在学生面前的是微机,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这对教师也是考验,学生在不愿意听的情况下,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微机上。因此,如何让学生可以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去,我一直在探索,尽可能在课堂中引入游戏,使课堂可以更加趣味化。
  在七年级上课前,我会让学生练习打字五分钟,旨在通过长期练习来提高打字速度。我运用百度首页“应用”链接,搜索到“金山打字测试”应用,免安装又实用。但是仅仅以枯燥的打字练习,长时间后很容易让学生反感。我利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制作了一个打字小游戏,每一架飞机上都有一个英文字母或是英文单词,通过“打飞机”的游戏形式来熟悉键盘按键位置,只有熟悉了键盘才能真正提高打字速度。
  在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我有几种趣味性的方式。第一种,把学生的照片裁剪成小方块放在PPT里,在照片上面盖上一块黑色的小方块并写上一个问号,在PPT放映到该页时,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旋转小方块后显示出是哪位同学。学生在看到自己的照片后,往往会兴奋不已。第二种,利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或者VB程序编写软件制作出随机抽取学号的小工具。第三种,利用一个转盘工具,转盘周围都是学生的名字,点击鼠标左键即可旋转指针,再次点击停止后指针落在哪位同学名字,就是谁来回答问题。三种方法都充满了趣味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适合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提高课堂氛围同时也给了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机会。
  三、注重语言,引导课堂氛围
  教师对教学语言的把握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欲善其“教”必先优其“言”,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性,在牵动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而言,它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和单一的课程,更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对美的教学语言的运用,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从而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塑造出以情感人的课堂。例如,在教学《网上诺贝尔》这个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想法,我首先向他们提问:“你们知道‘度娘’吗?‘度娘’有什么作用呢?”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立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这时,我接着说到:“‘度娘’是我们对百度的一个昵称,提到百度大家就不陌生了吧,但是我们怎样利用百度上的资源来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呢?今天的课程就是要教大家学习如何在网上获取信息,比如获得最新动漫的更新和一些歌手最新的歌曲”。班上的同学笑了以后,都想从网上获取信息。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成功掌握本课知识。
  四、巧设任务,驱动趣味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中普遍运用,在营造的情境中巧设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在Photoshop软件教学里,在讲授修复工具、蒙版工具、滤镜功能时,如果以书本上的顺序按部就班来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不容易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为此,我自主设置了这样一节以任务为载体的综合课堂。
  师:“家里有这样的老照片吗?”(提供一张破损不堪的照片)
  生:“有……没有……”
  师:“照片坏成这样,还有办法修复吗?”
  生:“思考,互相讨论”
  师:“我们之前学过Photoshop软件的色彩调整、修复工具的使用、蒙版的使用,滤镜的设置结合起来就能完成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就是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将旧照片翻新,一起来大胆尝试吧。”
  在提供一张破损照片后,学生必定会对照片人物感兴趣,对教师出示旧照片的目的感兴趣;在揭示本堂课的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来大胆尝试修复照片,翻新照片,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无疑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课堂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我还将多动脑筋,在现有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至始至终愉快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章建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新课.浙江教育技术,2010,(03).
  [2]许蓉.信息技术课堂中渲染语的妙用.新课程(小学),2012,(11).
  [3]肖友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发布时间】2023/4/10 12:41:39
  • 【点击频次】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