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数学课堂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有效性。本文从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科学的定位教师角色、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内容;学习时机;教师角色;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多方面的教育功效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很明显,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体现和贯彻课标理念,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取得较高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以4人最佳(优生一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一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组长,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三是定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提高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度。另外,小组内还要配备记录员,负责把本组经过讨论达到的共识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多还可以配备协调员,监督员等。通过这样的小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声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
二、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可以设计实验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数学实验来实现。数学实验是一种数学探索活动,特别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论。问题如下:一块田地分成如图的四块部分,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和小组同伴交流你的作法,能否得到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用两种方法得到两种答案:方法一,面积从整体上考虑,直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可得到答案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面积从部分考虑将四个部分面积相加,可得到答案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再经过验证,根据面积相等,他们就能大胆猜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了合作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背景,以及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掌握得比较深刻,在应用中很少会出现如“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错误。
其次,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就更能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以及最终重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单靠一个学生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单个学生很容易就放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家集思广益,相互鼓励,共同克服一个难题,既能享受其中数学的乐趣,也能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和良性竞争。好的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做人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选择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选择迷惑、混沌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3.选择深化、拓展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四、科学的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突现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教学成功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评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平、教师平、同学间互平、组际间互平等。
总之,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传统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学习内容;学习时机;教师角色;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多方面的教育功效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喜爱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很明显,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体现和贯彻课标理念,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取得较高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以4人最佳(优生一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一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组长,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组;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距离“、认知水平、风格等不宜差别太大;三是定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提高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度。另外,小组内还要配备记录员,负责把本组经过讨论达到的共识的内容记录下来。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多还可以配备协调员,监督员等。通过这样的小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声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
二、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可以设计实验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数学实验来实现。数学实验是一种数学探索活动,特别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论。问题如下:一块田地分成如图的四块部分,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和小组同伴交流你的作法,能否得到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用两种方法得到两种答案:方法一,面积从整体上考虑,直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可得到答案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面积从部分考虑将四个部分面积相加,可得到答案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再经过验证,根据面积相等,他们就能大胆猜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了合作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背景,以及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掌握得比较深刻,在应用中很少会出现如“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错误。
其次,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就更能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以及最终重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单靠一个学生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单个学生很容易就放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家集思广益,相互鼓励,共同克服一个难题,既能享受其中数学的乐趣,也能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和良性竞争。好的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做人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选择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选择迷惑、混沌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3.选择深化、拓展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四、科学的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要“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合作交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关学生的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个别指导与对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疑,为有效调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总结。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突现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教学成功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评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平、教师平、同学间互平、组际间互平等。
总之,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传统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23/4/10 12:44:52
- 【点击频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