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创设趣味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反复阅读,体味文本内蕴;精心教学设计,深化阅读理解;强化阅读表达,促进能力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例: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味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领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的个别指导,这叫因材施教;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范读,这叫示之以范。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树立“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朗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为学生创设充分朗读的机会,从而深入地读出文本的味,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精心教学设计,深化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精心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这其中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有关年段目标的规定,二是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例:《草原》一文,初读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美”字。因此,我在具体教学时,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所提问题归纳为描写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两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两个研读专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蒙古草原的“自然美”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读到这些语句时,你想到了什么?(2)“人情美”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理解的?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如此教学设计,使得课堂走出了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应答的误区,使学生在积极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麋鹿》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字词之后,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中,结合书本内容将书上的插图进行简要勾勒与着色。如“雄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的没有角,蹄子宽大”、“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麋鹿的相关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想象、描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其主动探求有关麋鹿方面知识的欲望。
四、强化阅读表达,促进能力提升
实践表明,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强化学生“说”与“写”的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后,我结合文中爱因斯坦个人装束的前后变化,特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个人卫生要抓好”的说话活动。通过说话,学生明白搞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意义,学生从文中得到了收获,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生活经验。又如《烟台的海》一文,写作颇具特色,语言优美,构思精妙,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介绍了每一个季节;按“先写景,后写人”这一思路行文,这对学生习作颇具指导意义。学完之后,我专门设计一堂阅读赏析课,组织学生对该文的写作特色加以分析、评价,进而结合写作训练,安排一个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的仿写训练。通过“仿写”式的表达,学生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刺激。”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本中“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着力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例:一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味文本内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张庆老师说:“阅读课就是读书课。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只有做到反复阅读、书声琅琅,才能领略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变化的微妙;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田园的温馨。反之,则难以深刻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之中蕴含的哲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自始至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的个别指导,这叫因材施教;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范读,这叫示之以范。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树立“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朗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为学生创设充分朗读的机会,从而深入地读出文本的味,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精心教学设计,深化阅读理解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精心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这其中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有关年段目标的规定,二是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例:《草原》一文,初读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美”字。因此,我在具体教学时,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所提问题归纳为描写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两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两个研读专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蒙古草原的“自然美”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读到这些语句时,你想到了什么?(2)“人情美”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理解的?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如此教学设计,使得课堂走出了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应答的误区,使学生在积极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麋鹿》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字词之后,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中,结合书本内容将书上的插图进行简要勾勒与着色。如“雄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的没有角,蹄子宽大”、“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麋鹿的相关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想象、描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其主动探求有关麋鹿方面知识的欲望。
四、强化阅读表达,促进能力提升
实践表明,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强化学生“说”与“写”的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后,我结合文中爱因斯坦个人装束的前后变化,特地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个人卫生要抓好”的说话活动。通过说话,学生明白搞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意义,学生从文中得到了收获,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生活经验。又如《烟台的海》一文,写作颇具特色,语言优美,构思精妙,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介绍了每一个季节;按“先写景,后写人”这一思路行文,这对学生习作颇具指导意义。学完之后,我专门设计一堂阅读赏析课,组织学生对该文的写作特色加以分析、评价,进而结合写作训练,安排一个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的仿写训练。通过“仿写”式的表达,学生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 【发布时间】2023/4/10 12:52:58
- 【点击频次】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