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 刘醒芝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接受器,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特征,好奇、好动,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
  1.将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化是课改形势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将有效的“活动”引进初中的生物课堂。
  2.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活动化。
  生物和物理、化学一样,它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的观察、实验、探索活动等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如果教师忽视“活动”,在黑板上讲实验、讲活动,即使教师再辛苦,也都是无效的教学。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将生物知识融于活动之中,不仅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更具有效率。
  二、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活动”是指课外,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会影响进度,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且应该设法使活动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好生物课堂活动,从哪些方面寻找“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寻找突破口。
  1.营造让学生活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意识,这是有效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关键。有了学习生物兴趣之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努力创造各种适当的气氛,营造各种生物教学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养成善于动手、动脑的学习品质。为了营造适宜的教学情景,笔者总是向学生介绍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克隆技术、吸烟的危害、N1H1型流感等有关知识。知识若作空洞的讲解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如果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情境要有针对性,能与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穿插,否则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动”的素材。
  生物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生活现象和知识,因此,教师开展各种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知识相联系,不能开展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关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使活动更具教学效果。比如,大多数学生喜欢玩纸飞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做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然后教师分析那些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的原因。当学生知道飞得高、飞得远的原因后,教师再把它与鸟能适应飞行的原理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就能自然地掌握了鸟能飞行的原理。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解决家养动物的大小便问题?很多学生能从条件反射的知识方面作出正确的回答。
  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目的在于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学生。那么,教师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好学习的活动呢?
  (1)利用游戏开展生物活动
  人们对从游戏中了解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快。初中学生更喜欢各种游戏,他们对游戏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游戏中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游戏能使很多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能使学生在非常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生物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人体的结构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背得很枯燥,效果也会不好。而教师利用拼图,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人体结构拼图的游戏比赛,学生就能很快在兴高采烈的气氛中掌握相关知识。再如,在学习物质营养有关知识时,笔者请一位学生装病人,叙述因为缺了某一营养而出现的病状,让其他学生当医生进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学生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教学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
  (2)开展各种小制作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多种活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会在动手中动脑,在动脑中动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手对发展学生智慧的作用。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塑料泡沫等简易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比如人体的骨骼、细胞等。
  三、开展探究生物知识的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生物教师追求的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设计适合初中学生探索的课题,不能要求过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讲授鱼鳍作用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教学流程作改动,让学生在不伤害鱼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实验、自主探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最后进行交流总结。这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在于更好地发展学生。当然,教师也要防止在活动中“跑堂”,要有效地控制好活动的节奏,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活动化”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23/4/10 12:57:26
  • 【点击频次】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