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改之下教师自我提升与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汤云玲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师职业,作为人类的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具有着传道、授业、释疑解惑的功能,在新课程变革的今天,老师也需要提高对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在品德、技能和教育等领域进行提升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需求。
  一、教师的道德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了个人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如果一位老师只是爱好教学工作,那么他也可以算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一位老师只是爱好教育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尽管看了不少好书,但却并不热衷教学工作,甚至不喜欢教育学生的老师更优秀。如果一位老师将热爱工作与喜爱孩子结合起来,他便是一位完美的老师。”教师身教重于言教。从古至今的教育工作者,都重视老师以身作则的意义。《论语.子路》中记述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陶行知也重视正人必先正己,主张“以人教人”,重视以身作则。他曾说过老师要严于律己,使自已“一举一动,一言每行,都要修炼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陶行知毕生的教学研究将之作。以才能获得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之以至于得到桃李满天下,直到如今仍流风遗韵不绝,都与他的以身作则、“以人教人”思想密不可分。身为新时期的老师,首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凡需要中小学生做好的,老师自身也首先应该做好,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效应,也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着幼苗,对中小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公平是学校教育公平的内核,是一条道路必不可少的基础职业道德。特别在新课改环境下,老师们更应该重新看待学生自身的言行,更要意识到在自己人格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而老师也应该公平的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是绝对公平的,就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做为团体的主角。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的提升
  专业知识素养是只指老师要具备学科专业水平与广博的底蕴,老师的一项任务是教书育人,是讲授专业知识给学员,如不精于行业或不懂行业,则教不良课。老师若缺乏专门的了解,则教无所施,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若缺乏广博的了解,“也就失却了在美学之境中自由自在翱翔的所依托的空气”。陶行知曾提出:“我们做老师的人,应该天天认真学习,天天接受再培训,才能有教书育人之乐而无教书育人之苦。”每一位老师,都要真正把握所授学科专业的专业知识能力,并要逐渐到达融会贯通的程度。陶行知主张,老师应该充足的知识储备,他曾提出:“阅读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做到应用,绰有余裕矣。”只唯有博识强闻,在上课时才能达到得心应手,游刃有馀;也才能达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从而使学员自身的课程更加多姿多彩,具有说服力。在学生学业上,老师们更应该责无旁贷的为他们提供学习、勤奋的好榜样。同时老师们也有负责在学员事业上寻求长进,力争走在他们的事业前头,才能引领学生们不断前进。在新课改的今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博览群书,钻研业务,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的提升
  “与‘教学专业知识’相比,教学素养是还有某个维度的‘专业知识’素养。”老师惟有真心真挚地关爱自已的孩子,才能诲人不倦,教好自已的孩子。陶行知信奉的是“爱满天下”的理念,他说:“我们战斗的手段是爱力而并非武力。”在他眼中,爱是一股动力,高雅纯正的人际关系,更易激起孩子内心的强大情感,才能获得较佳的教育效果,实现教学的目的。高贵的师爱还体现在对孩子一视同行,不偏爱,不以父母门第、衣着外貌取人。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就包括这之一。陶行知继续和发展了这一理念,并更进一步把爱生精神与为中华民族培养的人才之幼苗结合了一起。陶行知在成都为难童所办的育才学堂,便是一例。如有一次,育才学院在重庆保育院录取中,有一个身患癞痢头的有音乐才能的儿童,因正患有疟子病发烧而不能参加考试,陶行知听说后,便亲自写信给了该院校长,要其遣人将该儿童送入了该校的钢琴组,充分体现了他惜才、爱才的心理。尊师精神也反映到了整个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即在课堂上,老师们应本着虚心和谦逊的原则,回答学生的问题,即使自已不知道也不能装得明白,切忌故弄玄虚或避而不答。陶行知曾经讲过:“老师的胜利是创作出令人自已敬佩的人。老师最高的幸福,是创作出令人自已崇敬的孩子。”老师们应该让自已具有“学生的心灵”去感知,用“孩子的头脑”去思索,用“孩子的目光”去观察,用“中小学生的情感”去体会,用“中小学生的趣味”去喜爱。
  老师的文化素养是由内而外形成的,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自为的学习过程,而且又是一种综合化的形成学习过程。所以这一切都为老师提供了更高的标准。没有了教师的发展,就没有了学科的蓬勃发展。当人类在反省二十世纪课改的历史时,却发觉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课程变革行动计划尚未真正地得以实行,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对课程变革行动计划的心态并不像人类所想象的那么踊跃。任何课程变革如果没有学校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很难实现的,老师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也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所在。这样,老师不能再被当作课程改革方案的忠实推动者,而是变成项目研究者,能够创新性的进行。老师介入课程开发有助于推动老师的学科成长,因为参与教学开发之后,老师将受到全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和方法的冲击,促进在学科上的提升,同时通过参与项目撰写、修改和评估,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教学的认知。所以,高等学校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但是高等学校老师增强自己能力的要求,也是课题研究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样,高等学校老师成为课题的被动执行机构、实施人员的地位必须变化,转而积极投入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非老师个人能处理的,故不要把老师打扮为“超人”。但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因此它体现着价值观和思想,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最重要依据。这是对原课程体系和价值观的重要改造,是对原来的教育哲学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调整。达成本次课堂变革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让老师接触全新的教学思想,进而将新课程引入教学中,每一个老师都将从本次改革中重新寻找自身的定位,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新课标中老师角色的需求。
  • 【发布时间】2023/4/10 12:58:39
  • 【点击频次】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