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实施与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2022年劳动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新课标之下,边远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迎来全新的变化,利用书香校园建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特点,探索和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系统全面的校本课程,由各自独立走向动态联系的多学科元素,由形态单一走向形态多元的课程结构共生,由生活匮乏走向回归生活的动态课程实施,由学用脱离走向学以致用的课程实践转化,由学校主导的单一模式走向家庭、社会多协作的多样化实践模式。
【关键词】 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通过学校现有的学农基地等硬件设施,用创新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乐趣,体会带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人格。用整体参与活动和提供学生展示平台的方式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教育的意义,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学农基地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劳动在教育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的课外阅读活动,依托学校学农基地,每一次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书香人生和劳动教育基础。将学校“学农基地”进行系统化,解决学生现状劳动教育问题,家庭、学校联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看到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后一小时”教室展示学生劳动成果,挑选有创意、有欣赏价值的标本等进行展示,不定时更新学生作品;在其教室放置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主动寻求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眼界,收获更多课外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力让学生从“你要学”转化成“我想学”;本课题研究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一项挑战,我们打算通过其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劳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将优秀案例分享出来,以此提高全体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从而有利于全面提升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劳动教育要在实践中渗透,在学科中不断地升华,针对在校学生的和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本课题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学校现有的学农基地等硬件设施,用创新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乐趣,体会带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人格。用整体参与活动和提供学生展示平台的方式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教育的意义,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采用调查法、历史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问卷法、案例法等,通过劳动教育渗透书香校园建设实践研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有足够的相关理论知识支撑研究的开展;教育实验法,劳动教育课程本以实践活动居多,重在学生和教师的体验过程,通过不同的体验模式,感知劳动教育带来的种种心得体会,再经过整理归纳,成为案例分析,以点带面,不断实践,反馈,实践,得出实验总结。
三、边远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边远民族地区受到地域性的限制,无论在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理念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分析当地劳动教育现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文化形态发展劳动教育,更能体现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和学校、学生的劳动与阅读素养有着促进的作用。
(一)边远民族地区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主旨不只是应试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培养。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授课教师不应该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据研究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意识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现阶段,应试教育仍旧占据主流市场,在乡村小学,“双减”理念的认可度依旧有待提高,教师对学生大部分还是重要学业考试上,造成对劳动教育认识欠缺,教育天秤倾斜。另外,,农村小学的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农民出身的家庭,学生只是简单做做手工、家务活就是劳动教育。
(二)地域环境对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的影响
以百色市西林县为例,处于边远民族山区的小县城,经济发展单一、缓慢,交通落后,教育理念陈旧,使之地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与探索深度不够。经研究表明,该地区重点发展茶叶、砂糖橘产业等种植类农作物,有较多的原生态茶园、果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学校可利用现有条件促进劳动教育的养成,不仅能让学生对家乡本土风情有更深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和素养。
四、新课标理念对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2年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校本课程体系的指导方向,校本课程对劳动教育指导性的作用,正确、系统地建立校本课程,可以更科学地开展劳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检测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以及准确、合理、科学地反映出书香校园建设的情况,两者相互渗透的成果效应。
(一)校本课程对劳动教育开展实践研究的影响
校本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指导实践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印象中,我们认为劳动应是和田地庄稼、纺织种植等系列劳动技能相关联。但是今天的社会已经逐渐城镇化,生活方式正在逐渐远离土地、朝向信息网络,教育应该更注重思维人格的发展,以适应未来时代。教育并非仅培养劳动技能,直接使用工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实践指向习惯、意识、责任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协作精神、服务意识等。围绕着这些认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如基地观察课、技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排入课程表,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分年段列出劳动清单,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优化劳动资源供给,走进居民社区、驻军部队、果蔬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覆盖学生全部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关键性的一跃,完善劳动评价机制,设置特色奖章,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基于学校文化的的多样化资源,开发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
(二)评价体系对劳动教育开展过程研究的影响
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完善劳动评价机制,结合本校特色,融合校本课程,设置特色奖章,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
五、实证研究
(一)案例选取
1.学校案例选取
者夯小学根据学校现有的生态资源,建立“学农实践基地”,该基地位于学生宿舍楼旁,周围有农民的果园,地域宽广、空气清新且环境优美,良好的空间建设与位置,为“书香校园”的打造和该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提供了空间建设的基础。基地共分为六个板块,一至六年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范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格外珍惜和爱护这块“宝地”,不同年级还赐予了它们不同的含义:
一、二年级种植的是操作较简单的蔬菜:菠菜、萝卜。
语文老师会在实践中融入识字教学,利用种植的经过、茂密的菠菜枝叶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专注力和学会倾听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美术老师在种植之前,先让学生去查找萝卜的图片和相关绘本,让学生观察萝卜的成长历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这份成长与收获。
三年级种植的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配料食材:大蒜、葱花、香菜。
这类食材需要更强观察力,老师结合阅读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前选好物种,查阅资料,结合平日里的经验以及通过和父母请教的方法,一方面积累阅读量、学会查阅资料的读书技能;另一方面建立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增进亲子关系。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将劳动后的成果收集成标本、写好日记以及心得体会,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实践劳动让学生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和学会感恩,达到劳动品德教育二合一的效果。
四年级种植的是大家都很喜欢的蔬菜:大白菜。
那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块“宝地”,在整片基地中也是长得最“可人”的。从翻土、施肥、播种,再到除草、施肥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每次都十分活跃与兴奋,借着这股劲,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时,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写出一篇篇优秀作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年级的蔬菜是冬天的火锅必备之食:豌豆苗。
西林县是广西地区最偏远的小县城,靠近云南边界,冬天无雪,秋季常有雨,常年气温偏暖,对于蔬菜的种植极及有利。豌豆苗是壮家农民冬日里最喜欢的蔬菜之一。首先,种植方法简单,无需花过多时间护理,只要撒上菜种,经常查看是否生虫,放点肥料即可;更方便的是它会不停地生长,反而不摘还不长肥,因此,只要有那么一块豌豆苗地,整个冬天便也添了不少的“温暖”。老师利用五年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查阅资料、记录、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中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再到基地中开展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她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记录讨论的结果,再通过整理成为班级的文化特点,整个学期下来,五年级学生对学农基地的喜爱程度不断提高、对劳动的认知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赋予情感的阅读实践,便也有了颇多收获与成长。
六年级种植的则偏有难度一些的蔬菜: 芥菜。
六年级学生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前获取阅读资料的重点整合,以及建立思维导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质量,另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极为重要。老师依托校本课程每周的阅读指导实践课程,让学生自由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目,经过合作交流和资料整合。把学农基地作为实践根基,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收集的知识材料,培养学生“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的素养。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通过采取蔬菜标本、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丰富的班级活动,学生不仅在阅读、劳动、知识等方面获得成长,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芭莎公益慈善基金为我校捐赠“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室,推动我校“书香校园”的工作,该教室也成为了我校研究的重要条件和资源之一。“芭莎?课后一小时”里面有许多精装书籍和崭新的课桌椅,还有教学一体机供学生观看与学习相关的视频,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生态类书籍,虽说农村孩子每天都在接近大自然,但是更加深层的学习和书籍他们很少接触。更重要的是,“芭莎?课后一小时”作为学生的观察日记、生态标本、佳文等作品展示,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励学生注重阅读、热爱阅读、学会阅读,从而达到阅读和劳动实践之间相结合,实现书香校园的建设目标。
2.班级案例选取——以六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成果为例
六年级学生经过在本年度的阅读素养锻炼中,获得了许多成长与收获,其中在演讲、讲故事比赛中尤为突出。在举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全校性活动中,两位同学崭露尖尖,代表学校到县里参加“西林县第二十八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的机会,其中,六年级一位同学荣获一等奖。该同学本身是一个腼腆而又胆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得益于本项课题的成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校园,她也在这一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她因“学农基地”和“阅读”结缘,在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在阅读活动中的积累下,量变而达到质变,她蜕变成一只翅膀坚硬且美丽的“蝴蝶”。
在“劳动阅读沁心扉 书香校园暖寒冬”的演讲比赛中,六年级的学生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对学校学农基地和阅读课程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无不体现出“阅读”带给她们的巨大进步!以前,由于缺乏阅读兴趣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有限,在他们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流水账”、“口头语”、“牛头马嘴”等类型的作文,甚至,一部分留守儿童连正常的语言都是“壮话式”普通话交流,无法在脑海中建立起语言逻辑关系或十分混乱。现在,看着班里最小个子的男孩子也有板有眼地熟练运用优美词汇,逻辑清晰、声音洪亮,这怎会不令人动容呢?
潜移默化是一种最为无声却最有力量的教育。纵观这一年以来的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劳动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的带领下,都获得了进步与成长。我们相信,只要跟进时代步伐,坚持科研初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阅读素养教学”师资团队,将最好的资源与条件带给这大山的孩子们,迟早有一天,她们一定会成为“劳动中有快乐,阅读中有方法,眼睛里有光芒,心目中有国家”的好少年。
(二)实证结果分析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研究下,本年度在书香校园空间建设下有了初步的定位标准与实施研究方式:
1.有了具体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及计划;
2.建立了常规课程(劳动教育与阅读课程);
3.依据学农基地为实践根基,开展相关阅读课程活动与实践;
4.“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室作为学生作品成果展示基地;
5.图书馆和阅览室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条件保障;
6.有专门的师资团队小组进行研究和参与专题培训;
7.每两个月定期开展阅读素养教学研讨或交流会;
8.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学农基地每学期都开展2次教学教育活动;
9.形成其他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学生优质作品、演讲视频、朗诵视频、优秀作文、心得体会、绘画、教师反思与总结等;
10.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例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传奇”、“我的书屋?我的梦”等;
11.充分应用校本资源,研发了具有特色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六、结论与建议
进步值得我们自豪,但是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正视不足之处是为了打造更美好的明天,经过开展本年度的课题总结研讨会,我们对下一阶段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一)确保管理基础。
依然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与阅读素养培养。继续完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完善相关的各项规章和障制度;坚持培养课题项目的骨干教师,鼓励教师继续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打造更标准化、体系化的书香校园。
(二)着力打造图书馆。
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简单的阅读书籍,而是要有科学的建设理念与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区、应用标准、使用规范等方面挖掘本校特色。引进配备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的图书,开通图书馆智能管理平台或者打造具有特色和作用的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推荐个性化书目以及阅读教学指导等;另外,要引进或借鉴优秀的阅读资源专库,为老师、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
(三)要立足校本课程,更新理念及评价创新。
虽然已经开设劳动与阅读课程,但需要继续探究与创新,开发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具体、学生更喜爱的劳动与阅读课程,并一步步完善,建立起成熟的课程体系。只有获得评价,才能不断地进行反思,学校要开通一个能接收评价的渠道或建立起阅读课程评价与反馈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测评与分析,各班要建立日常阅读跟踪评价机制并定期开展有效的反馈交流会,将学生阅读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形成研究报告或者学术论文等。
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成果收集,开展阅读教学教研活动,积极选取优秀案例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打造一批阅读教学示范课进行推广;将学生优秀作品发布在学校阅读课程平台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鼓励教师将作品转化为书面或数字化成果,发表相关论文、报告等;争取承办县级及以上的学术或交流活动,将劳动与阅读方面的案例或经验做法进行县级及以上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和宣传,努力打造本校的劳动与阅读课程亮点。
参考文献:
[1] 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8):42-50.
[2] 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69-74.
[3] 朱德全,熊晴.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演进逻辑与重建理路[J].教师教育学报,2020(6):7-15.
[4] 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5] 李进忠.守正创新:以“劳”育时代新人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0(2):
[6] 雷世平.“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7] 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5):11-15.
[8]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9] 杨今宁.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10] 杨玉兰,吴星国.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11] 王云.浅谈中小学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2(9).
[12] 潘方弘.提升农村学校阅读素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
[13] 周体君.浅谈提高农村乡镇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J].教育理论研宄,2018.
【关键词】 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通过学校现有的学农基地等硬件设施,用创新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乐趣,体会带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人格。用整体参与活动和提供学生展示平台的方式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教育的意义,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学农基地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劳动在教育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浸润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的课外阅读活动,依托学校学农基地,每一次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书香人生和劳动教育基础。将学校“学农基地”进行系统化,解决学生现状劳动教育问题,家庭、学校联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看到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后一小时”教室展示学生劳动成果,挑选有创意、有欣赏价值的标本等进行展示,不定时更新学生作品;在其教室放置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主动寻求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眼界,收获更多课外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力让学生从“你要学”转化成“我想学”;本课题研究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一项挑战,我们打算通过其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劳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将优秀案例分享出来,以此提高全体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度,从而有利于全面提升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劳动教育要在实践中渗透,在学科中不断地升华,针对在校学生的和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本课题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学校现有的学农基地等硬件设施,用创新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乐趣,体会带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和健全的人格。用整体参与活动和提供学生展示平台的方式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教育的意义,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采用调查法、历史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问卷法、案例法等,通过劳动教育渗透书香校园建设实践研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有足够的相关理论知识支撑研究的开展;教育实验法,劳动教育课程本以实践活动居多,重在学生和教师的体验过程,通过不同的体验模式,感知劳动教育带来的种种心得体会,再经过整理归纳,成为案例分析,以点带面,不断实践,反馈,实践,得出实验总结。
三、边远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边远民族地区受到地域性的限制,无论在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理念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分析当地劳动教育现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文化形态发展劳动教育,更能体现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和学校、学生的劳动与阅读素养有着促进的作用。
(一)边远民族地区小学劳动教育现状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的主旨不只是应试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培养。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要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授课教师不应该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据研究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意识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现阶段,应试教育仍旧占据主流市场,在乡村小学,“双减”理念的认可度依旧有待提高,教师对学生大部分还是重要学业考试上,造成对劳动教育认识欠缺,教育天秤倾斜。另外,,农村小学的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农民出身的家庭,学生只是简单做做手工、家务活就是劳动教育。
(二)地域环境对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的影响
以百色市西林县为例,处于边远民族山区的小县城,经济发展单一、缓慢,交通落后,教育理念陈旧,使之地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与探索深度不够。经研究表明,该地区重点发展茶叶、砂糖橘产业等种植类农作物,有较多的原生态茶园、果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学校可利用现有条件促进劳动教育的养成,不仅能让学生对家乡本土风情有更深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和素养。
四、新课标理念对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2年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校本课程体系的指导方向,校本课程对劳动教育指导性的作用,正确、系统地建立校本课程,可以更科学地开展劳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来检测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以及准确、合理、科学地反映出书香校园建设的情况,两者相互渗透的成果效应。
(一)校本课程对劳动教育开展实践研究的影响
校本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指导实践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印象中,我们认为劳动应是和田地庄稼、纺织种植等系列劳动技能相关联。但是今天的社会已经逐渐城镇化,生活方式正在逐渐远离土地、朝向信息网络,教育应该更注重思维人格的发展,以适应未来时代。教育并非仅培养劳动技能,直接使用工具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实践指向习惯、意识、责任感,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协作精神、服务意识等。围绕着这些认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如基地观察课、技能训练课、班级创意课排入课程表,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与此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分年段列出劳动清单,构建特色劳动课程,优化劳动资源供给,走进居民社区、驻军部队、果蔬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覆盖学生全部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关键性的一跃,完善劳动评价机制,设置特色奖章,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段,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通识型劳动教育课程。基于学校文化的的多样化资源,开发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
(二)评价体系对劳动教育开展过程研究的影响
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完善劳动评价机制,结合本校特色,融合校本课程,设置特色奖章,利用成长观测平台,家校合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实施,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
五、实证研究
(一)案例选取
1.学校案例选取
者夯小学根据学校现有的生态资源,建立“学农实践基地”,该基地位于学生宿舍楼旁,周围有农民的果园,地域宽广、空气清新且环境优美,良好的空间建设与位置,为“书香校园”的打造和该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提供了空间建设的基础。基地共分为六个板块,一至六年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范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格外珍惜和爱护这块“宝地”,不同年级还赐予了它们不同的含义:
一、二年级种植的是操作较简单的蔬菜:菠菜、萝卜。
语文老师会在实践中融入识字教学,利用种植的经过、茂密的菠菜枝叶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专注力和学会倾听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美术老师在种植之前,先让学生去查找萝卜的图片和相关绘本,让学生观察萝卜的成长历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这份成长与收获。
三年级种植的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配料食材:大蒜、葱花、香菜。
这类食材需要更强观察力,老师结合阅读课程,让学生在劳动前选好物种,查阅资料,结合平日里的经验以及通过和父母请教的方法,一方面积累阅读量、学会查阅资料的读书技能;另一方面建立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增进亲子关系。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将劳动后的成果收集成标本、写好日记以及心得体会,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实践劳动让学生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和学会感恩,达到劳动品德教育二合一的效果。
四年级种植的是大家都很喜欢的蔬菜:大白菜。
那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块“宝地”,在整片基地中也是长得最“可人”的。从翻土、施肥、播种,再到除草、施肥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每次都十分活跃与兴奋,借着这股劲,语文老师在阅读指导课时,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写出一篇篇优秀作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年级的蔬菜是冬天的火锅必备之食:豌豆苗。
西林县是广西地区最偏远的小县城,靠近云南边界,冬天无雪,秋季常有雨,常年气温偏暖,对于蔬菜的种植极及有利。豌豆苗是壮家农民冬日里最喜欢的蔬菜之一。首先,种植方法简单,无需花过多时间护理,只要撒上菜种,经常查看是否生虫,放点肥料即可;更方便的是它会不停地生长,反而不摘还不长肥,因此,只要有那么一块豌豆苗地,整个冬天便也添了不少的“温暖”。老师利用五年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查阅资料、记录、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中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再到基地中开展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她十分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记录讨论的结果,再通过整理成为班级的文化特点,整个学期下来,五年级学生对学农基地的喜爱程度不断提高、对劳动的认知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赋予情感的阅读实践,便也有了颇多收获与成长。
六年级种植的则偏有难度一些的蔬菜: 芥菜。
六年级学生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前获取阅读资料的重点整合,以及建立思维导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质量,另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极为重要。老师依托校本课程每周的阅读指导实践课程,让学生自由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目,经过合作交流和资料整合。把学农基地作为实践根基,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收集的知识材料,培养学生“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的素养。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通过采取蔬菜标本、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丰富的班级活动,学生不仅在阅读、劳动、知识等方面获得成长,还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芭莎公益慈善基金为我校捐赠“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室,推动我校“书香校园”的工作,该教室也成为了我校研究的重要条件和资源之一。“芭莎?课后一小时”里面有许多精装书籍和崭新的课桌椅,还有教学一体机供学生观看与学习相关的视频,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生态类书籍,虽说农村孩子每天都在接近大自然,但是更加深层的学习和书籍他们很少接触。更重要的是,“芭莎?课后一小时”作为学生的观察日记、生态标本、佳文等作品展示,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平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励学生注重阅读、热爱阅读、学会阅读,从而达到阅读和劳动实践之间相结合,实现书香校园的建设目标。
2.班级案例选取——以六年级学生阅读素养的成果为例
六年级学生经过在本年度的阅读素养锻炼中,获得了许多成长与收获,其中在演讲、讲故事比赛中尤为突出。在举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全校性活动中,两位同学崭露尖尖,代表学校到县里参加“西林县第二十八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的机会,其中,六年级一位同学荣获一等奖。该同学本身是一个腼腆而又胆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得益于本项课题的成立,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学校成为了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校园,她也在这一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她因“学农基地”和“阅读”结缘,在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在阅读活动中的积累下,量变而达到质变,她蜕变成一只翅膀坚硬且美丽的“蝴蝶”。
在“劳动阅读沁心扉 书香校园暖寒冬”的演讲比赛中,六年级的学生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对学校学农基地和阅读课程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整个过程中,无不体现出“阅读”带给她们的巨大进步!以前,由于缺乏阅读兴趣以及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有限,在他们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流水账”、“口头语”、“牛头马嘴”等类型的作文,甚至,一部分留守儿童连正常的语言都是“壮话式”普通话交流,无法在脑海中建立起语言逻辑关系或十分混乱。现在,看着班里最小个子的男孩子也有板有眼地熟练运用优美词汇,逻辑清晰、声音洪亮,这怎会不令人动容呢?
潜移默化是一种最为无声却最有力量的教育。纵观这一年以来的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劳动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的带领下,都获得了进步与成长。我们相信,只要跟进时代步伐,坚持科研初心,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阅读素养教学”师资团队,将最好的资源与条件带给这大山的孩子们,迟早有一天,她们一定会成为“劳动中有快乐,阅读中有方法,眼睛里有光芒,心目中有国家”的好少年。
(二)实证结果分析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研究下,本年度在书香校园空间建设下有了初步的定位标准与实施研究方式:
1.有了具体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及计划;
2.建立了常规课程(劳动教育与阅读课程);
3.依据学农基地为实践根基,开展相关阅读课程活动与实践;
4.“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室作为学生作品成果展示基地;
5.图书馆和阅览室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条件保障;
6.有专门的师资团队小组进行研究和参与专题培训;
7.每两个月定期开展阅读素养教学研讨或交流会;
8.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学农基地每学期都开展2次教学教育活动;
9.形成其他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学生优质作品、演讲视频、朗诵视频、优秀作文、心得体会、绘画、教师反思与总结等;
10.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例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传奇”、“我的书屋?我的梦”等;
11.充分应用校本资源,研发了具有特色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
六、结论与建议
进步值得我们自豪,但是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正视不足之处是为了打造更美好的明天,经过开展本年度的课题总结研讨会,我们对下一阶段工作目标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一)确保管理基础。
依然高度重视学生劳动教育与阅读素养培养。继续完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完善相关的各项规章和障制度;坚持培养课题项目的骨干教师,鼓励教师继续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打造更标准化、体系化的书香校园。
(二)着力打造图书馆。
不仅仅是提供给学生简单的阅读书籍,而是要有科学的建设理念与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区、应用标准、使用规范等方面挖掘本校特色。引进配备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的图书,开通图书馆智能管理平台或者打造具有特色和作用的阅读平台,为学生提供推荐个性化书目以及阅读教学指导等;另外,要引进或借鉴优秀的阅读资源专库,为老师、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
(三)要立足校本课程,更新理念及评价创新。
虽然已经开设劳动与阅读课程,但需要继续探究与创新,开发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具体、学生更喜爱的劳动与阅读课程,并一步步完善,建立起成熟的课程体系。只有获得评价,才能不断地进行反思,学校要开通一个能接收评价的渠道或建立起阅读课程评价与反馈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测评与分析,各班要建立日常阅读跟踪评价机制并定期开展有效的反馈交流会,将学生阅读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形成研究报告或者学术论文等。
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成果收集,开展阅读教学教研活动,积极选取优秀案例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打造一批阅读教学示范课进行推广;将学生优秀作品发布在学校阅读课程平台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鼓励教师将作品转化为书面或数字化成果,发表相关论文、报告等;争取承办县级及以上的学术或交流活动,将劳动与阅读方面的案例或经验做法进行县级及以上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和宣传,努力打造本校的劳动与阅读课程亮点。
参考文献:
[1] 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8):42-50.
[2] 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69-74.
[3] 朱德全,熊晴.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演进逻辑与重建理路[J].教师教育学报,2020(6):7-15.
[4] 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5] 李进忠.守正创新:以“劳”育时代新人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0(2):
[6] 雷世平.“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
[7] 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5):11-15.
[8]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9] 杨今宁.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10] 杨玉兰,吴星国.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11] 王云.浅谈中小学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2(9).
[12] 潘方弘.提升农村学校阅读素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
[13] 周体君.浅谈提高农村乡镇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之我见[J].教育理论研宄,2018.
- 【发布时间】2023/5/8 10:38:33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