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减负增效,加强德育——“双减”政策落地下小学德育路径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逐渐改革下,当前小学德育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此,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路径,进而减负增效,提升德育效果。
【关键词】 双减;小学德育;教学路径
新时期教育形势要求小学德育必须进行变革,并在双减政策不断实施下,小学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素质教育持续普及与运用,使得小学德育工作得到广泛关注。在学校的大力推进下,教师要从心理上进行思想教育,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这一举措,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状况,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受益,从而促进小学德育的持续发展。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方式较单一
在当前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是通过班会、课间交流这几种固定形式,并且在教育时往往会侧重于“说教”“批评”,没有与学生日常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因此整体而言,开展德育工作侧重于“管”,而不是“育”。由于采用的德育模式比较单一,那么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是无法把握住重点和方向,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德育评价不系统
德育评价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德育成效考查往往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德育评价体系既能对教师对德育的有效渗透进行检验,又能对德育的现状进行检查,还能为德育工作指明方向。然而在双减政策逐渐推行下,德育评价工作缺乏系统性,难以及时了解德育真实情况,进而导致后期工作难以正常推进,不利于德育工作开展。
二、“双减”政策落地下小学德育路径
(一)重视学生心理变化
在小学德育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变化情况。通过进行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改善,又能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怀,进而推动身心健康发展。当学生感到迷茫时,教师要及时了解问题发生原因,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并正确引导,让学生敢于直面问题,与问题作斗争,建立坚强的思想。“双减”政策还没有正式实施时,有些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补课,但是伴随双减政策实施,学生课后避免补习班参加,所以可能会让学生感觉跟不上课堂学习节奏,于是就会逐渐出现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对此,教师应及时介入,消除学生自卑感,使其调整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
(二)完善德育教学评价
小学德育教学应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各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展开客观的评价,进而对德育教育中的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弥补。在此过程中,对道德教育系统进行优化。学校需要完善德育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关键。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从而促进教育过程主动引导,并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率。在评估结束后,德育教师要针对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完善工作上的缺陷,确保“双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道德教学效果,进而提高道德素养。另外,需要将小学德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班会课上,教师在讲述“节约用水”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学生清楚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较多,但实际上的生活用水却十分短缺。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区缺水的视频,达到“以水为媒”的教学,做到“以情动情”“以水浸润”“以情化人”的教学,并根据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学到的与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周围资源的热爱之情。
(三)实现家校联合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学生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十分容易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整体德育教育的主体,结合家庭方面的教育力量,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科学的网络环境也是确保网络时代下其德育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家长缺乏网络时代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经验,教师就可通过与家长的积极交流帮助其掌握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德育素质进行培养以及对学生网络浏览习惯进行引导的策略,以此通过家校全面德育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注入更强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社交软件为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搭建起了更加完善的平台。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定期组织线下家长会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微信群、钉钉群等功能打破以往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限制。一方面,教师可及时将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以此明确学生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从而制定出这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微信朋友圈或班级群等功能积极为学生家长分享一些有关学生德育教育的文章与视频等,从而通过学生家长在空闲时间对这些资料的观看,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促进德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双减政策推行下,给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德育方式较单一、德育评价不系统等问题,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心理变化,并完善德育教学评价,尽可能做好家校联合,以提高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鲍文斐.“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J].亚太教育,2022(21):69-72.
[2]陈华.养成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5):6-8.
【关键词】 双减;小学德育;教学路径
新时期教育形势要求小学德育必须进行变革,并在双减政策不断实施下,小学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素质教育持续普及与运用,使得小学德育工作得到广泛关注。在学校的大力推进下,教师要从心理上进行思想教育,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这一举措,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状况,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受益,从而促进小学德育的持续发展。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方式较单一
在当前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是通过班会、课间交流这几种固定形式,并且在教育时往往会侧重于“说教”“批评”,没有与学生日常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因此整体而言,开展德育工作侧重于“管”,而不是“育”。由于采用的德育模式比较单一,那么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是无法把握住重点和方向,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德育评价不系统
德育评价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德育成效考查往往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德育评价体系既能对教师对德育的有效渗透进行检验,又能对德育的现状进行检查,还能为德育工作指明方向。然而在双减政策逐渐推行下,德育评价工作缺乏系统性,难以及时了解德育真实情况,进而导致后期工作难以正常推进,不利于德育工作开展。
二、“双减”政策落地下小学德育路径
(一)重视学生心理变化
在小学德育开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变化情况。通过进行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得到改善,又能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怀,进而推动身心健康发展。当学生感到迷茫时,教师要及时了解问题发生原因,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并正确引导,让学生敢于直面问题,与问题作斗争,建立坚强的思想。“双减”政策还没有正式实施时,有些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补课,但是伴随双减政策实施,学生课后避免补习班参加,所以可能会让学生感觉跟不上课堂学习节奏,于是就会逐渐出现自卑心理,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对此,教师应及时介入,消除学生自卑感,使其调整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
(二)完善德育教学评价
小学德育教学应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各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展开客观的评价,进而对德育教育中的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弥补。在此过程中,对道德教育系统进行优化。学校需要完善德育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关键。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进行有效指导与监督,从而促进教育过程主动引导,并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德育教学效率。在评估结束后,德育教师要针对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完善工作上的缺陷,确保“双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道德教学效果,进而提高道德素养。另外,需要将小学德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班会课上,教师在讲述“节约用水”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学生清楚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较多,但实际上的生活用水却十分短缺。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地区缺水的视频,达到“以水为媒”的教学,做到“以情动情”“以水浸润”“以情化人”的教学,并根据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学到的与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周围资源的热爱之情。
(三)实现家校联合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学生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十分容易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整体德育教育的主体,结合家庭方面的教育力量,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科学的网络环境也是确保网络时代下其德育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家长缺乏网络时代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经验,教师就可通过与家长的积极交流帮助其掌握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德育素质进行培养以及对学生网络浏览习惯进行引导的策略,以此通过家校全面德育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注入更强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社交软件为教师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搭建起了更加完善的平台。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定期组织线下家长会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微信群、钉钉群等功能打破以往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的限制。一方面,教师可及时将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以此明确学生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从而制定出这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微信朋友圈或班级群等功能积极为学生家长分享一些有关学生德育教育的文章与视频等,从而通过学生家长在空闲时间对这些资料的观看,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促进德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双减政策推行下,给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德育方式较单一、德育评价不系统等问题,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心理变化,并完善德育教学评价,尽可能做好家校联合,以提高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鲍文斐.“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J].亚太教育,2022(21):69-72.
[2]陈华.养成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5):6-8.
- 【发布时间】2023/5/8 10:42:25
- 【点击频次】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