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取新的信息,还要使旧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把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更多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课;方法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就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复习课而言,依据教学进度一般可分为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毕业复习课等几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习课,教师都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为例,想从教学方法探讨研究,即:“点——理——建——练——评”五字教学策略,与同行交流。
一、抓住一个“点”字
“点”就是知识要点。由于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抓住知识点优化复习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像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编排时,就把“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等六个知识模块,而在每个知识模块中又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如“比和比例”这个知识模块中,它包括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等知识要点。复习时,教师要有意思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回忆,组织学生充分地讨论或口述,将过去所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
二、注意一个“理”字
“理”就是对知识的整理。即: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所以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从“点——线——片”上整理。如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内容,横向整理: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使之成片;纵向整理: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使之成线,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重视一个“建”字
“建”就是知识网络的构建。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所以说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纵横联系发展的。而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可采用画表格或绘图等方法。利用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都是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所以构建知识网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构建的知识网络的每个知识要点,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突出一个“练”字
“练”就是对习题进行演练。即:对构建网络的知识要点要及时的巩固练习,使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复习课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习题设计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演练,突出抓基础练,抓重点练,抓综合练,抓发展练,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并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基础题,夯实基础知识;设计对比题、判断题、改错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总之,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演练的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一个“评”字
“评”就是对学生演练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它包括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复习课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的不足,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把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更多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课;方法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全面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复习课教学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就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复习课而言,依据教学进度一般可分为单元复习课、期末复习课、毕业复习课等几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习课,教师都要教给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怎样上好复习课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为例,想从教学方法探讨研究,即:“点——理——建——练——评”五字教学策略,与同行交流。
一、抓住一个“点”字
“点”就是知识要点。由于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很容易遗忘,所以必须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再现。复习时应抓住知识点优化复习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复习,避免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及面面俱到“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像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编排时,就把“数与代数”领域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思考”等六个知识模块,而在每个知识模块中又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如“比和比例”这个知识模块中,它包括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等知识要点。复习时,教师要有意思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回忆,组织学生充分地讨论或口述,将过去所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
二、注意一个“理”字
“理”就是对知识的整理。即:对过去所学的分散、零碎的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所以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回忆的知识要点,从“点——线——片”上整理。如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内容,横向整理: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使之成片;纵向整理: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使之成线,这样复习整理就能促进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三、重视一个“建”字
“建”就是知识网络的构建。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所以说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纵横联系发展的。而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可采用画表格或绘图等方法。利用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都是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网络体系中去,所以构建知识网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构建的知识网络的每个知识要点,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突出一个“练”字
“练”就是对习题进行演练。即:对构建网络的知识要点要及时的巩固练习,使之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所以,复习课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习题设计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演练,突出抓基础练,抓重点练,抓综合练,抓发展练,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并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设计基础题,夯实基础知识;设计对比题、判断题、改错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总之,习题的设计在内容上要“全”,在形式上要“精”,在方法上要“活”,在时间上要“足”。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演练的机会,为学生的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关注一个“评”字
“评”就是对学生演练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它包括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性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复习课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的不足,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把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更多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发布时间】2023/5/8 11:09:29
- 【点击频次】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