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体态律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办法,是将律动与音乐结合起来实施授课,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跟着摆动,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合理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灵活课堂,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体态律动是将音乐和人体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音乐教学的新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规律运动体会到音乐中的节拍,进而实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迎合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协调性、听觉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里呢?
一、开展小组合作,融入音乐课体态律动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明显感觉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是不够强烈的,教师每一次教学歌曲演唱或者带领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学生的情绪都比较沉闷,不是特别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将体态律动融入到小学课堂之上,
例如:在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住歌曲中的律动节奏,明确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情绪饱满的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搭配自主的舞蹈动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学生站起来,同桌两人结成一组,开展互动式的律动教学。同桌二人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任选一名学生扮演洋娃娃,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小熊。让两名同学交替做动作,带动整体的课堂氛围。在跳舞的时候,洋娃娃的跳舞动作是左右扭动腰肢,而小熊的跳舞动作是向上举起双手左右摆头,在唱歌的过程中,洋娃娃要和小熊有一些简单的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同桌二人互相牵手,在原地转圈。考虑到音乐室音乐凳摆放后活动空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人利用过道或者讲台上的空间进行配合。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随机邀请几组志愿者到讲台上来,共同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台下的学生负责认真观看,并且打分选出一组表演最棒的小组,由教师为其颁发小奖励。
将小组合作与体态律动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合作的氛围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小学生自己也会产生努力学习的想法,通过互相传染,小组之间互相比拼,将体态律动的相关内容融入到音乐课堂上。有助于激发整堂音乐课的活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互动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纵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材,教师会发现课本中很多内容是现如今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音乐,所以很多孩子会因为已经学会了这些歌曲缺乏新鲜感,不愿意全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结合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会发现班级内部很多学生早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这首歌曲,所以正式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整首歌太简单,不愿意认真学习。为了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很多内容即便是幼儿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小学阶段的课堂和幼儿园也是截然不同的。建立起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帮助学生主动沉迷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播放一支舞蹈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模仿视频中的关键动作,接下来教师通过单纯教学律动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双手环抱,做波浪划船的动作,想象自己正在一艘小船上飘飘荡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搭配这一套动作,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齐声演唱《小白船》。根据学生的原创成果,教师判断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音准问题进行细节调整,然后邀请几名学生站到讲台前,搭配多媒体上的视频内容,一边跳舞一边唱歌。通过开展这种体态律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音乐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课堂氛围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打破原本严肃沉闷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创造更欢乐的音乐学习空间。所以在课堂上的不同环节中渗透替代律动教学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在教学一些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罗嗦》这节课的时候,由于这节课本身就是一堂律动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舞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在听这首舞曲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当音乐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询问一下班级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如果说大多数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认为整首歌曲里有很强烈的“敲鼓声”,很想跟着音乐动起来,则说明学生对本首歌的律动把握比较准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边鼓掌,一边感受歌曲中的节奏。节奏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全新的动作,让学生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做动作,配合舞曲中的律动感受音乐。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这种活泼的音乐课堂中来,有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打通学生的音乐天赋。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在聆听和律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体态律动教学值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体态律动是将音乐和人体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音乐教学的新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规律运动体会到音乐中的节拍,进而实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迎合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协调性、听觉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里呢?
一、开展小组合作,融入音乐课体态律动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会明显感觉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是不够强烈的,教师每一次教学歌曲演唱或者带领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学生的情绪都比较沉闷,不是特别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将体态律动融入到小学课堂之上,
例如:在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住歌曲中的律动节奏,明确这是一首节奏欢快情绪饱满的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搭配自主的舞蹈动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全班学生站起来,同桌两人结成一组,开展互动式的律动教学。同桌二人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任选一名学生扮演洋娃娃,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小熊。让两名同学交替做动作,带动整体的课堂氛围。在跳舞的时候,洋娃娃的跳舞动作是左右扭动腰肢,而小熊的跳舞动作是向上举起双手左右摆头,在唱歌的过程中,洋娃娃要和小熊有一些简单的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同桌二人互相牵手,在原地转圈。考虑到音乐室音乐凳摆放后活动空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人利用过道或者讲台上的空间进行配合。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随机邀请几组志愿者到讲台上来,共同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台下的学生负责认真观看,并且打分选出一组表演最棒的小组,由教师为其颁发小奖励。
将小组合作与体态律动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合作的氛围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小学生自己也会产生努力学习的想法,通过互相传染,小组之间互相比拼,将体态律动的相关内容融入到音乐课堂上。有助于激发整堂音乐课的活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互动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纵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材,教师会发现课本中很多内容是现如今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音乐,所以很多孩子会因为已经学会了这些歌曲缺乏新鲜感,不愿意全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积极结合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白船》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会发现班级内部很多学生早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这首歌曲,所以正式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整首歌太简单,不愿意认真学习。为了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很多内容即便是幼儿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小学阶段的课堂和幼儿园也是截然不同的。建立起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帮助学生主动沉迷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播放一支舞蹈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模仿视频中的关键动作,接下来教师通过单纯教学律动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双手环抱,做波浪划船的动作,想象自己正在一艘小船上飘飘荡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搭配这一套动作,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齐声演唱《小白船》。根据学生的原创成果,教师判断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音准问题进行细节调整,然后邀请几名学生站到讲台前,搭配多媒体上的视频内容,一边跳舞一边唱歌。通过开展这种体态律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音乐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课堂氛围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打破原本严肃沉闷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创造更欢乐的音乐学习空间。所以在课堂上的不同环节中渗透替代律动教学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在教学一些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罗嗦》这节课的时候,由于这节课本身就是一堂律动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舞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在听这首舞曲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当音乐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询问一下班级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如果说大多数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认为整首歌曲里有很强烈的“敲鼓声”,很想跟着音乐动起来,则说明学生对本首歌的律动把握比较准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边鼓掌,一边感受歌曲中的节奏。节奏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全新的动作,让学生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做动作,配合舞曲中的律动感受音乐。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这种活泼的音乐课堂中来,有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打通学生的音乐天赋。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在聆听和律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学习内容,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体态律动教学值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广泛推广。
- 【发布时间】2023/5/8 11:18:47
- 【点击频次】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