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作者】 朱 潇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初中数学在教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加快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问题导向法、分层教学法等,因材施教,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主体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越来越体现出对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并贯穿于实际教学的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大部分教师与学生都没有适应新形势下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都没有进行新的转变。初中的数学课堂仍旧是以教师为主导地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而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特别强,因此就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很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还会养成学生不愿动脑分析的惰性心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较大影响。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数学成绩成为学科成绩的短板。因此,教学改革势不容缓。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教学心得,以期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采取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学生一旦无法跟上教学计划,不仅会影响当前知识点的掌握,还会影响之后的学习。现在很多初中生就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心理,懒于动脑思考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问题导向法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问题导向法可以将学生从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中解脱出来,为学生提高良好有趣的学习氛围,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问题导向法将数学问题转化成为了与实践相关的问题,能够调动起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乐趣。再者,问题导向法还改变了以往的题海战术,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的疲劳感。最后,问题导向法还能促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学习数学,往往是因为没有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这种思维能力实质上是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应用等能力的综合利用,而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表现在思考问题的速度以及质量上。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提升导入问题的质量。在选择课堂导入的问题上,应该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在问题的选择上,既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要改变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环境。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都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并没有丰富的机会进行独立探索。然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需要独立思考的过程,老师在给予学生基本知识的讲解的同时,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设置一些灵活性较强、涵盖知识面较广的练习题,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最后,还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
  二、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科中,语言基础也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人际交流沟通的基础,也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就无法深入了解数学题目的意义。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从数学题目中,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并进一步推断出隐藏在其中的已知条件。只有对题目有了深入理解,才能将数学公式、概念运用到解题当中去,正确解题。因此,老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公式、定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从题目中抓取关键信息,通过训练强化学生对解题思路的梳理,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证明题当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比如正确运用“∵”“∴”的数学符号等。老师可以进行表述示范,并让学生模仿,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摸索表述方法,老师进行点评,还可以设计一些书面填空练习,对学生加以训练。
  三、善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因为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生长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且也会降低自己的教学质量。虽然老师的教学计划是以全班大部分同学的接受水平为准则的,但是这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个别特性很难完美地展现出来,特别突出或者特别落后的学生都无法发挥课堂学习的最大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善用分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法的本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初步了解,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的设计要合理有效。第一,要全面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可将学生按其学习潜能分为A、B、C三组,其中B层学生的占比应该最大。教师在编排作为、划分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划分、针对性教学,因此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其次,教学小组的划分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分层,与每个学生秘密建立个别联系,最大程度地减少显性分层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注意不同层次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提出不同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分层的积极意义。比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C层学生只要能将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算说出来即可,B层学生要能掌握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运算方式,A层学生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发现问题和自主推导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但又不会目标过高,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激发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鼓励他们敢想敢猜的精神。
  1.培养学生形成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良好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完成,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活动的主体。数学实践活动是有别数学学习活动的综合活动,数学活动的空间很广阔,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分析,抽象形成数学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在实践中,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这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确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很有好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意志得到了锻炼,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教育并不是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学生的差
  异,而是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有所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坚持发展和公平的原则,让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反对歧视,特别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歧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追求一致,要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鼓励求异和创新,更要鼓励独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因为注重启发、鼓励自由思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冲破某些思维模式,发展创造力。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五、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1.尊重学生,促成兴趣的结合点。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做到“爱生如子”。尤其是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同学,教师更要以爱心去感化他们,理解、宽容、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对于那些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成学习兴趣的形成。
  2.了解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面。
  多数教师有过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不合学生实际。尤其是农村的中学生没有见过、没有听说的事情很多,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3.多措并举,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多媒体运用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而传统以黑板与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模式只能呈现静态的事物,如事物的变化过程、物体的运动等传统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探讨性。
  4.创新模式,构建不同的知识面。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应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在初中学科的教学之中,数学学科占据了主体地位。不同的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会呈现很大的不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并进一步影响其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问题导向法、分层教学法等形式,为学生制定最适合其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霞:《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9。
  [2]李启栓:《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有关理论》,《数学通讯》,2001。
  [3]艾玉英:《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
  [4]王芳玲:《关于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

  • 【发布时间】2023/5/8 11:23:01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