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助力

 

【作者】 李伏秀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新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合生涯规划核心素养(自我认知、发展意识、生涯探索、生涯思维、自我实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助力。
  一、生涯规划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选考模式凸显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历史学科素材丰富且有很强的人文属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建立和维持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学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见证社会的变迁,汲取能量,思考人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生涯规划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渗透的多种方式
  1、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生涯教育
  ①历史角色扮演渗透生涯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主线,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重新演绎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共情,学会站在当时、当地,以当事者的身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发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加深职业体验的深刻程度。如在“五四运动”的教学中,让学生查阅“巴黎和会”的背景,扮演和会中的人物角色,了解外交官这一职业的特点及责任担当。
  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需要量力而行,不宜让学生扮演超出实际经验过多、专业技术要求过高的角色,比如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评判经济改革等,这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容易走向不科学的猜测、质疑,无法形成正确的角色体验。
  ②挖掘教材小栏目渗透生涯教育
  在“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中,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栏目中“贱商令”的相关知识,采用问题递进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1)农业在当时为何如此重要?(2)重农为何要抑商?(3)抑商对社会有何影响?(4)怎样看待当今少数人“重商贱农”的社会现象?(5)如何客观看待当代社会行业的差别?在研讨这个问题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职业信念和积极乐观、爱岗敬业、忠诚有为的职业精神。
  ③人物专题研究渗透生涯教育 
  历史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历史人物探究。通过人物专题研究向学生渗透职业理想,引导其认识自身兴趣与职业选择的联系。教师可以深挖历史细节,从横向、纵向、斜向多个维度分别比较人物的发展细节。如思考:为何甘地会从律师走上民族解放之路、呢?一是时代的呼唤,二是自身主动的追求,放弃了优越的职业、生活,为民族选择了艰难的救国之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讲到马克思的个人努力时,引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怎样才能实现理想”等问题。
  2、课外拓展实践渗透生涯教育
  ①历史典籍探究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典籍进行研读、讨论,既是知识的获取,也是精神洗礼的过程。
  典籍可分百科类、医学类、农学类、天文类、手工类、史学类等。以农学类为例:北魏末年《齐民要术》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元《农书》论述粮食、蔬菜、水果的栽种技术和农具设施;元代《农桑辑要》倡导农耕与蚕桑并重;明朝《农政全书》囊括了明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别进行研读,简要摘录,结合影视资料进行思考,如借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中嘉靖“改稻为桑”的情节,讨论蚕桑经济的发展历程。
  ②历史主题写作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采用生命叙事的方式进行历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写作“凡人伟事”时,引导学生写作“家族史话”:如天台南宋名将贾涉家族、南宋温岭戴氏家族、明代临海章安王氏家族等,见证一个家族的历史,感受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③社会调查研究
  在学习“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时,给学生布置课余社会调查的任务,例如“台州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变迁”调查。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地调查,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标(如交通方式的变迁、消费习惯的变迁、教育环境的变迁)、调查准备(区域、路线、人员)、调查记录(谈话记录、摄影记录、查阅资料记录)、调查总结(有何收获、有何遗漏)。通过调查,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生涯规划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渗透的注意事项
  1、注意避免历史学科性在课堂中缺失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融入生涯教育时,历史老师始终应将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放在首位,生涯教育的内容属于辅助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预设穿插其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但要分清主次,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渗透生涯教育的目的而导致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学受到明显影响。不应以牺牲历史学科本身的代价来换取生涯教育的收获。
  2、注意生涯教育在渗透时的专业性
  教师应明确,生涯规划教育并非是简单的目录引领过程,在融入这一教育内容时应先积极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将生涯规划的理念内化,再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现科学融入教育的同时提升教育效果。渗透过程要体现系统性,生涯规划核心素养的五方面(自我认知、发展意识、生涯探索、生涯思维、自我实现)要分年级有层次渗透,高一重自我认知和发展意识,高二重生涯探索和生涯思维,高三重自我实现。
  3、注意渗透后的评价反思
  生涯规划教育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是一个新探索,必然会产生许多的困难,在完成一堂课或一个课外活动后,应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评价可以分为三类:目标评价(目标设置是否合理)、过程评价(素材选择的科学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引导的科学性)、效果评价(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有何收获)。
  参考文献:
  [1]陆万荣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中国农村教育,2020
  [2]康璐,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教育教学研究,2019
  [3]陈伟新,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涯融合实践,中学历史教学,2019
  • 【发布时间】2023/6/5 8:41:18
  • 【点击频次】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