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兰 燕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了。合理发挥好多媒体的这些功能和优势,并且在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下面就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举措

  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信息公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认识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见不多,识不广,而对新鲜事物富有浓厚的兴趣,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下面我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的意思就是要求老师“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象等,就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上《春》时,就用录象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学生认真欣赏屏幕上的画面,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意图。
  二、使媒体用在展开意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生活日趋丰富,学习活动能打开了他们的眼界,求知欲能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在阅读课文中,优秀人物能使他们产生敬仰、爱慕之情,同时,他们的美感欣赏能力也逐渐发展,对美丽的情境,优美的旋律,更能引人入胜,产生美的愉悦体验。因此,我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时,能抓住课文中的重要章节、重点词句,设置悬念,展开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同时还发挥多媒体的功能,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努力使媒体用在展开意境,激发情感时。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文中的第四自然段“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在讲解时,若单靠教师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学生也是很难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想象境界,很难理解这段文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我在教学这一段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边让学生看录像,一边放轻音乐,情景交融,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静静地凝视着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自己就变成了池中的一朵美丽的荷花,不知不觉中已经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绘的种种意境,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帮助了学生将平面的抽象文字符号转变为立体的形象的情景,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课堂气氛得到渲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感得到了升华,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再创佳境,体会情感
  导入过后,接下来一般涉及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枯燥的讲解,或者煽情的讲解,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可通过呈现多媒体而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进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安塞腰鼓》所描述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再制作本文的多媒体课件时,重点放在了通过朗读品位语言,体会感情上。因为本文语言的精彩是其最大的亮点,长短句结合,不同形式排比的组合,使得本文语言犹如那“隆隆的”鼓声一样节奏鲜明,激昂有力。在制作时,我把这篇课文的朗读分成了三个部分,配画配乐。教学时,先让学生闭目侧耳聆听其声情并茂的朗读,然后再睁眼看课件仿读,与课件对话。学生情绪激昂,自然而然会理解和把握此文的感情基调——热烈奔放,充满激情。如果一味对着课本朗读体会,学生的情绪会很快陷入低谷。果戈里曾经说“朗读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那么,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到好处的背景衬托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制作《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多媒体课件时,考虑到本文是报告文学,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罗布泊的图片,并且进行了分类与命名,一是仙湖消逝前图片,有蓝天白云图、牛马成群图、林边牧歌图;另一是消逝后的图片,有静默的抗议、茫茫戈壁图、龟裂大地图。在课中逐一展示给学生看,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情感震撼中激起学习的巨大兴趣。这是惟有多媒体所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我们开展的“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优化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寻求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的具体操作方法,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多媒体进课堂进行教学的优势及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拓宽学生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创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实践证明,适时、适量地应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是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它的合理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充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效益,利远大于弊的。它的有效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处在发展期,还有些许待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前进过程。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接受信息社会的挑战,大胆引入现代新技术,将教育教学的创新全面推向21世纪。
  参考文献:
  [1]李丽.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0. 
  [2]高婷.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突破”[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
  • 【发布时间】2023/6/5 8:48:05
  • 【点击频次】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