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苗芊虹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学生有积极学习的愿望”的认识,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了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师开展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教育和教学实践,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策略;概述;合作式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受到更多的重视,由此,以“自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师的青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情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能力的成长和身心的发展,语文教师需要秉持自主的思想,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在实际教学中,自主思想是贯彻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它以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自主地展开学习和探索,所以,自主思想能够实现高效的课堂,由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而自主思想表现在学生行为之中时,就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以主动性为依托,自主地发挥自身的能力,通过独立、合作等學习探究方法,实现有效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主动性因素的推动,学生的课堂才更有活力,学习也更为主动,这是一切高效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对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一种意识上的主动思想,也包含行为上的自主习惯和方法,更包含合理的空间时间规划能力,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尤其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温馨式氛围,激活主动意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才能打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窗口,实现后续的一步步提升。而温馨的课堂氛围是激活学生兴趣的前提,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主动性自然而然能够提高,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当注重创设良好的、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乐趣和被尊重,这样才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主动意识。
  (二)利用情境式教学,推动自主思维
  情境式教学方法是最为生动灵活的课堂体验途径,学生依据情境,能够体会到更加丰富的场景、情感和思想,由此,就能够激发出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而推动他们进一步思考,也就实现了自主思维的有效提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情境式教学着手,利用情境体验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让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体验,从而收获自主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夯实思维基础。
  以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为例,“我”是一个叫英英的孩子,那“我”怎么会变成一棵树呢?在这样充满疑惑的问题中,学生能够发现课文所描述的是英英想象中的故事。但是为什么故事又这么真实和吸引人呢?这就有赖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趣味的语言,让故事跃然纸上,给人以最生动的感受。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发挥出多元的思维呢?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创设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在体验中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演绎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梦中角色”。在扮演中,学生不光要从行为上演绎,还需要从心理、情感上演绎。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了解故事的场景和发展。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被场景所吸引,他们能够从真实的场景中去体验和感受,品味出更多的创意。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从情境中灵活吸收,获得更多的想象能力。继而教师再组织学生开拓思维,发挥想象,用“奇思妙想”为主题,结合自己的情境体验和阅读感受,创造自己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无论是从语言理解上还是从语言运用上,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感知和见解,他们能够从自己认知的角度出发,去开展习作、阅读等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自主思维。
  (三)尝试合作式探究,吸纳自主方法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思维自主,还需要有效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方法作为保障。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迥异,成长环境和思想能力也不尽相同,由此,自主学习能力是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特征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是提升整体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活动,用开放式灵活性的活动途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方法。
  (四)借助项目式学习,提升自主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基于项目的实际应用学习活动,它以项目的形式,综合了设计、构思、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生成等多元活动环节,是一个有效促进自主能力的学习教学模式。在项目化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基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去设计项目,自主安排项目的过程、成果展示,最重要的是,整个项目完成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评价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力被充分调动,学习视野也逐渐被拓展,能够联想、综合多种能力和资源,去应对实际问题和挑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契机,开展项目式学习,以项目化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提升自主学习水平。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且长久的过程,而如何有效地提升语文能力,引导学生接纳文化,完成时代的传承任务,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的依托,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想就更为主动,行为更加积极,习惯和方法也更为契合,在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下,语文课堂将变得更加高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丰富的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让他们能够从自主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1.
  [2]刘倩.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学教育,2012.
  • 【发布时间】2023/6/5 8:50:08
  • 【点击频次】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