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给语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中,面向“ 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审美、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体教育思想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启示。在主体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开放的语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而言,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教育,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去获取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性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调“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向生活开放,取材于生活,并将学校学习中获得的语文经验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情感和审美教育,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等同于课文和字词句训练。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字词句篇,机械地记忆概念化的词语解释,“标准化”地分析课文结构,“套路”式的模仿写作,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更不用说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但是,想一蹴而就地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中,选取有时代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合适的文字及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增加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中,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从而使之变得更加饱满。同时,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文本种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杂乱无章、良莠并存的信息中,可以有选择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三、强调能力教育,教学方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中写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强调全面发展,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蔡元培先生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示他们发展目标,强化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学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而不能仅仅限于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次性完成。评价的方式要开放,比如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小文章评价、活动参与评价、小评语评价、语言激励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减小差距的办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从素质教育目标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具体地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并由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所以,开放的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遵循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建议: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2、注重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将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3、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课文外的阅读”,这种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开放型;4、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5、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8―12.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梁丽丽.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4):14―18.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也给语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中,面向“ 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审美、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体教育思想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启示。在主体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开放的语文教育”这一核心理念,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而言,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教育,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识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将教学过程视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去获取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知识,进而发展社会适应性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现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强调“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向生活开放,取材于生活,并将学校学习中获得的语文经验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情感和审美教育,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等同于课文和字词句训练。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字词句篇,机械地记忆概念化的词语解释,“标准化”地分析课文结构,“套路”式的模仿写作,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分割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更不用说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但是,想一蹴而就地改变这种现状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从生活中,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中,选取有时代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合适的文字及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增加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中,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从而使之变得更加饱满。同时,这种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所必备的能力,教师通过选取比较典型的文本种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杂乱无章、良莠并存的信息中,可以有选择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三、强调能力教育,教学方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中写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强调全面发展,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以及每位学生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独特性。蔡元培先生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示他们发展目标,强化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教学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而不能仅仅限于终结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次性完成。评价的方式要开放,比如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小文章评价、活动参与评价、小评语评价、语言激励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差距,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减小差距的办法。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从素质教育目标入手,才能更有效地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具体地分解在课堂教学中,并由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完成。所以,开放的语文教学应该按照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遵循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建议: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2、注重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将课堂中的学习成果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3、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鼓励学生“课文外的阅读”,这种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开放型;4、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5、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8―12.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15―18.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梁丽丽.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4):14―18.
- 【发布时间】2023/6/5 8:50:34
- 【点击频次】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