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作者】 周 斌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发散性;广阔性;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维。拨动学生心弦,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展开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一、利用教学资源,奠定培养思维基础
  (一)充分发挥教材作用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二)丰富学习语文渠道
  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与生活融为一体,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可以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风俗资源:本地除中秋、国庆、春节、儿童节、教师节等较大的节日外,还流行着会船节的风俗,对于了解历史文化是很有帮助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将这些资源融入学生的心田,就能促进其语文学习。
  二、拨动学生心弦,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顺其童心,投其所好。”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从而发现事物的奥妙。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又要把大石头的重量称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准确。因此,我觉得曹冲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我拍手称赞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因势利导学生还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孩子们的情绪异常活跃,纷纷出言献策。有的说:“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装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但有的同学反驳说:“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争论,就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能用船代替称,用大石头代替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从而让学生们更加体会了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在教学中,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凭自己的感受去产生联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教学《狼与小羊》一文,问:“最后狼扑向小羊,结果怎样?”这时,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羊一闪,狼扑了空,掉进了旁边的深沟里,再也爬不上来了。”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这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向狼开了一枪。”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蹲,狼正好撞在一块大石头上,爬不起来了,小羊跑走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出创新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就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四、展开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一)抓住契机,启发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如《三顾茅庐》一课,文中只描写了刘备的行动,省略了刘备的心理描写,对于这样的隐性的空白,教师引导孩子们来想象“刘备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一位学生说:“刘备可能会想,千万别吵醒了先生,他会怪我无礼。”一位学生说:“刘备可能会想,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知道我的诚意。”还有学生说:“刘备可能会想,这次我不论等多久都要等到诸葛亮,等一下我见到诸葛亮我要跟他说什么?……”孩子们通过想象,看到一个忐忑不安的刘备,一个诚心诚意的刘备,一个礼贤下士的刘备,一个求贤若渴的刘备……刘备的人物形象在想象中丰满起来。
  (二)引导迁移,发展想象
  建高楼,不能只打个地基;积累了知识,懂得了思考,还必须懂得运用。从这处学来运用到那处去,这就是迁移。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我们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景色秀丽的黄山,欣赏了千奇百怪的岩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石头各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还对石头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引起了许多神奇的想象。每一块形状不一的石头,都有它神奇的传说,在课文结尾部分还提到了“天狗望月”、“神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这些石头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取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在小结了学习四块奇石的方法后,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和名字的来历。课后,还让学生当小画家,根据想象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当小导游,给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这样,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说说,不仅发展了想象力,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深入对话,再造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如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更深地感悟他那种几十年如一日,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进入生活情境,扩充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思维的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充实了,更深刻了,不单纯是文本了,而是学生释放自我思想的载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素质教育赋于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让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魅力中国,2011.
  [2]黄之海.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
  • 【发布时间】2023/6/5 9:00:27
  • 【点击频次】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