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思维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自从教育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各小学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必修内容,能够推动学生情感及思想方面的培养,因此,激发学生思维创新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小学音乐;思维创新;兴趣
音乐创造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基本有效途径,它要求激发学生想象力,激起扩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唤起其丰富内在的情感意识,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呢?
一、灵活运用成功体验,打造创造机遇
在音乐教学当中,并非要将所有学生打造为音乐家,而是透过教学提升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所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应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与音乐情景相结合时,让学生主动感受、找寻,以便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在学习当中,所有发现及创新均与新知识的欲望及兴趣紧密相连,不仅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才能够具备更大的探索能力与创造力,从而引发灵感、打造奇迹。比如在《打花巴掌》歌曲中,可以在演唱完以后让学生进行续编,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为创造力及拓展力提供有利条件。通过现代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和教学任务可以发现,所有音乐范畴均具有较多的创造性机遇,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欣赏及器乐进行教学。在欣赏教学当中,透过让学生尽情想象,采用不同渠道让学生确认自己对音乐的体会。比如在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时,只要学生听到欢乐、活泼的旋律,则开始模仿小骑兵又蹦又跳的驰骋、扬鞭的动作,如此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器乐在歌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透过把控教材的特点及内容,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展现乐曲的情感及风格,而且进行创造性的变化及处理。
二、自编歌曲,用孩子们喜欢的绘画法来表现乐曲
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们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对音乐的喜爱本能的流露。尽管不是多么美妙,但毕竟是他们自由创作音乐能力的体现,我们要适时保护和激发他们更多的灵感,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中高年级可以让他们根据要求写旋律并唱出旋律,低年级小朋友可侧重于参与性,让他们做一些旋律填空和声音的模仿,也可找一首童谣,让学生自己试着编谱,把他们写的好听的录下来给他们听,或者用以前学过的歌词进行编曲。自编歌曲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绘画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时的学生的再造想象占绝对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如,在教唱《春天里》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所描绘的景物把它们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来,小朋友们用红色水彩笔画太阳,绿色水彩笔画草地、青蛙,黑色水彩笔画燕子……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就是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三、凸显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学最大特征则为具备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较快置身于忘我的情境。随着新课改的执行,应当吸取传统教学中的教训,及时采取有效方式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变成主动学习,只有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可以不断巩固和分析所学的知识,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的音乐成绩。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前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审美观念的音乐,这些音乐应当极富情趣,如此才能够在学生学习乏味的乐理知识时,通過这些充满趣味性的音乐陶冶身心。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歌曲,比如:《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在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以高涨,课堂氛围极为良好,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凸显出音乐的魅力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他们对音乐内容的知识、乐理知识的把控均不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所以,必须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以《童年》为例,教学之前,老师可以预先准备好CD等资料,在课堂中先播放一两遍。学生听过后,将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梦想相比较,让学生联想歌曲中的画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然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以及生活相结合,将其编写到歌曲当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传统教学当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刻板,并且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通常无法令教学展现出良好的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执行,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大家讲”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一次讲解音乐作品的机会,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当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见识,激发课堂氛围。老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在课后做好点评及总结。如此,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还可以有效改变课堂过于刻板的氛围。根据音乐的发展编说小故事是孩子们能够做到的,并且喜欢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既是他们发展语言的过程,也是他们一个自由想象天地的过程。如:在教完《到小熊家里去》时,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的情节自编小故事,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编写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诸多有利条件,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真正意识到这一方面。只有老师真正了解创新对民族兴衰的重要意义,才可以在教学当中融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必须从小培养,依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教学,以此令学生在未来的旅途中,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勾一萍.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0.
[2]赵晶晶.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2009.
[3]马晓燕.音乐课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8.
【关键词】 小学音乐;思维创新;兴趣
音乐创造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基本有效途径,它要求激发学生想象力,激起扩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唤起其丰富内在的情感意识,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呢?
一、灵活运用成功体验,打造创造机遇
在音乐教学当中,并非要将所有学生打造为音乐家,而是透过教学提升创造性思维及审美能力。所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应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与音乐情景相结合时,让学生主动感受、找寻,以便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在学习当中,所有发现及创新均与新知识的欲望及兴趣紧密相连,不仅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才能够具备更大的探索能力与创造力,从而引发灵感、打造奇迹。比如在《打花巴掌》歌曲中,可以在演唱完以后让学生进行续编,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为创造力及拓展力提供有利条件。通过现代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和教学任务可以发现,所有音乐范畴均具有较多的创造性机遇,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欣赏及器乐进行教学。在欣赏教学当中,透过让学生尽情想象,采用不同渠道让学生确认自己对音乐的体会。比如在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时,只要学生听到欢乐、活泼的旋律,则开始模仿小骑兵又蹦又跳的驰骋、扬鞭的动作,如此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器乐在歌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透过把控教材的特点及内容,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展现乐曲的情感及风格,而且进行创造性的变化及处理。
二、自编歌曲,用孩子们喜欢的绘画法来表现乐曲
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我们时常会听到孩子们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对音乐的喜爱本能的流露。尽管不是多么美妙,但毕竟是他们自由创作音乐能力的体现,我们要适时保护和激发他们更多的灵感,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中高年级可以让他们根据要求写旋律并唱出旋律,低年级小朋友可侧重于参与性,让他们做一些旋律填空和声音的模仿,也可找一首童谣,让学生自己试着编谱,把他们写的好听的录下来给他们听,或者用以前学过的歌词进行编曲。自编歌曲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想象力。他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音乐创造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绘画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时的学生的再造想象占绝对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如,在教唱《春天里》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所描绘的景物把它们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来,小朋友们用红色水彩笔画太阳,绿色水彩笔画草地、青蛙,黑色水彩笔画燕子……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就是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三、凸显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学最大特征则为具备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较快置身于忘我的情境。随着新课改的执行,应当吸取传统教学中的教训,及时采取有效方式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变成主动学习,只有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才可以不断巩固和分析所学的知识,才会真正提升自身的音乐成绩。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前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审美观念的音乐,这些音乐应当极富情趣,如此才能够在学生学习乏味的乐理知识时,通過这些充满趣味性的音乐陶冶身心。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歌曲,比如:《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在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以高涨,课堂氛围极为良好,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凸显出音乐的魅力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他们对音乐内容的知识、乐理知识的把控均不能与高年级学生相比,所以,必须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比如以《童年》为例,教学之前,老师可以预先准备好CD等资料,在课堂中先播放一两遍。学生听过后,将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梦想相比较,让学生联想歌曲中的画面,“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然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以及生活相结合,将其编写到歌曲当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传统教学当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刻板,并且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通常无法令教学展现出良好的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执行,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大家讲”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一次讲解音乐作品的机会,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堂当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见识,激发课堂氛围。老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在课后做好点评及总结。如此,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还可以有效改变课堂过于刻板的氛围。根据音乐的发展编说小故事是孩子们能够做到的,并且喜欢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既是他们发展语言的过程,也是他们一个自由想象天地的过程。如:在教完《到小熊家里去》时,我让学生听着音乐,根据歌曲中的情节自编小故事,个别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编写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诸多有利条件,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真正意识到这一方面。只有老师真正了解创新对民族兴衰的重要意义,才可以在教学当中融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性思维必须从小培养,依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教学,以此令学生在未来的旅途中,具有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勾一萍.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0.
[2]赵晶晶.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2009.
[3]马晓燕.音乐课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8.
- 【发布时间】2023/6/5 9:00:40
- 【点击频次】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