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下面,我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浅陋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重要性;困境与对策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优秀作品,是经读者反复筛选和检验的艺海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从思想到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能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让学生走进名著,亲近名著,融入名著,学生们定会获益匪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当前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即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量不够。课文对文学名著的收录也只是一些章节和片段,无论是量还是度,都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学校注重升学率,学生是否课外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课标》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只是考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强化“名著速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能够替学生节省时间,以自己的咀嚼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而不少学生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只看缩写本,只看“名著简介”,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讲义,从而使经典名著失去了原有的文学熏陶意义。
由于当今文化信息来源多渠道且快捷,受快餐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脑、电视机前。上网、看电子书、看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至于看书,一些学生倾向看一些消遣性的书,比如:杂志、漫画、图片,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图片方便快捷,刺激感官,成为阅读的首选,纯文字性的东西,备受冷落,更别说大部头的名著了。这种全社会存在的阅读浮躁心理,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选择,学生读名著是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却很少主动去涉猎。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同学觉得有些名著或语言含蓄、文白夹杂如《红楼梦》,或背景复杂如《朝花夕拾》,或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知识深奥如《海底两万里》,不易读懂,渐渐兴趣就削减了,最后望而却步。另外,为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这也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重要因素。
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名著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使名著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要把长期阅读和短期阅读计划相结合,把硬性阅读和弹性阅读计划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其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并布置相应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看有收获,读有所得。坚持不懈,集腋成裘。利用课前8分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读名著的故事片段,讲后,师生给予简单点评,并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对待阅读名著价值观。在应试教育和中考压力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对于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因此而丧失。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教师都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一些名著的目录,要求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三、可以成立班级流动图书站,保证学生有名著可读。如今一本名著价格虽不贵,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必须买齐所有的名著,势必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且许多学生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书一般都被束之高阁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每学期都可开列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几个人一起凑钱买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每周借阅一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相机检查。这样循环使用,巧妙监督,既减轻了学生的购书负担,又巧妙的利用了“书非借不可读”的心理,促使了学生快速阅读。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失为可行之法。现今时代,新的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等,这些电影电视集声、光、色于一体,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不仅能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观看中提高了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这些新型资源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新的了解名著阅读的信息,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冲击。
五、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举办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以此来推动名著阅读的深入:1、“手抄报”设计大赛。2、开展朗诵比赛。3、读书笔记展评。4、“课本剧编排”。5、即兴演讲。6、开辩论会。等等。教师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接触名著、阅读名著,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也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老师的使命,更是以“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需要。以上就是我对指导中学生名著阅读所做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相信,只有我们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名著阅读必将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3]李强《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年
[4]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关键词】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重要性;困境与对策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优秀作品,是经读者反复筛选和检验的艺海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从思想到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能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让学生走进名著,亲近名著,融入名著,学生们定会获益匪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当前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即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量不够。课文对文学名著的收录也只是一些章节和片段,无论是量还是度,都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学校注重升学率,学生是否课外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课标》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只是考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强化“名著速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能够替学生节省时间,以自己的咀嚼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而不少学生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只看缩写本,只看“名著简介”,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讲义,从而使经典名著失去了原有的文学熏陶意义。
由于当今文化信息来源多渠道且快捷,受快餐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脑、电视机前。上网、看电子书、看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至于看书,一些学生倾向看一些消遣性的书,比如:杂志、漫画、图片,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图片方便快捷,刺激感官,成为阅读的首选,纯文字性的东西,备受冷落,更别说大部头的名著了。这种全社会存在的阅读浮躁心理,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选择,学生读名著是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却很少主动去涉猎。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同学觉得有些名著或语言含蓄、文白夹杂如《红楼梦》,或背景复杂如《朝花夕拾》,或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知识深奥如《海底两万里》,不易读懂,渐渐兴趣就削减了,最后望而却步。另外,为应付考试要求,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这也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重要因素。
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名著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使名著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要把长期阅读和短期阅读计划相结合,把硬性阅读和弹性阅读计划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其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并布置相应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看有收获,读有所得。坚持不懈,集腋成裘。利用课前8分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读名著的故事片段,讲后,师生给予简单点评,并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对待阅读名著价值观。在应试教育和中考压力的影响下,不少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对于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因此而丧失。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教师都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一些名著的目录,要求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三、可以成立班级流动图书站,保证学生有名著可读。如今一本名著价格虽不贵,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必须买齐所有的名著,势必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并且许多学生家长反映,给孩子买的书一般都被束之高阁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每学期都可开列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几个人一起凑钱买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每周借阅一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相机检查。这样循环使用,巧妙监督,既减轻了学生的购书负担,又巧妙的利用了“书非借不可读”的心理,促使了学生快速阅读。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影视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失为可行之法。现今时代,新的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等,这些电影电视集声、光、色于一体,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不仅能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观看中提高了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这些新型资源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新的了解名著阅读的信息,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冲击。
五、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活动,我们可以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举办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以此来推动名著阅读的深入:1、“手抄报”设计大赛。2、开展朗诵比赛。3、读书笔记展评。4、“课本剧编排”。5、即兴演讲。6、开辩论会。等等。教师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接触名著、阅读名著,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也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老师的使命,更是以“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需要。以上就是我对指导中学生名著阅读所做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相信,只有我们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名著阅读必将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3]李强《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年
[4]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 【发布时间】2023/7/8 16:34:58
- 【点击频次】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