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中学时代是学生们开始确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老师利用道德和法治常识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发育,并帮助学生们建立起科学的三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和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同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策略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再是需要应试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通过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品德,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事实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内容具有高度关联性,所以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进行有效地渗透,更好地凸显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价值诉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学生利益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引入丰富的课堂内容,扩展课堂教学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以饱满的情绪开展教学,借助自身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积极优化教学理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需要学校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典型案例与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帮助教师们可以站在学生们的位置上去分析与思考问题,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改善与优化。在参与到培训之后,教师们自身的教学观念会得到逐渐的改变,从而慢慢摆脱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积极创新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作用
初中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同时对于外界的批评也有着极强的抵抗情绪,所以在对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教学时,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课堂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自己对知识点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作用,变成了教师的傀儡。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产生抵制情绪,认为政治课程是一门枯燥而无味的课程,教师也只会讲大道理,而不懂变通,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之路上始终保持向上的信心,才能够真正为一门课程付出自己的努力。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的课程,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关于法律的知识点,内容非常枯燥,存在了很多教条性的条文,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针对这门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爱上这门课程。有学者提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四)注重情感引导,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课本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及彼。由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情感引导,把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青春的情绪”相关课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一些自己无法掌控情绪的事情,并且讲述自己是如何控制情绪的,以及不良情绪在生活中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合理调控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全面掌控调理自我情绪的技巧与方法。
(五)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突出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人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六)教师应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技巧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良好情绪状态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自身情绪状态是否有波动,只有保持积极热情、愉悦心情去面对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自身教学技巧,以自身情感感染学生。一方面老师应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要尊重、爱护、关心、鼓励学生;老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其态度和价值取向;老师只有自己有良好情绪状态和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感受到爱。
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加大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从理论层面有效的整合情感教育资源,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避免其流于表面形式。与此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探索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感教育方案;以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们使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突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振都.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16):1.
[2]黄桂兰.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05):2.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策略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再是需要应试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人才。通过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品德,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事实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内容具有高度关联性,所以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进行有效地渗透,更好地凸显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价值诉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理念,围绕学生利益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引入丰富的课堂内容,扩展课堂教学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以饱满的情绪开展教学,借助自身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积极优化教学理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需要学校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与教育,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典型案例与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帮助教师们可以站在学生们的位置上去分析与思考问题,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改善与优化。在参与到培训之后,教师们自身的教学观念会得到逐渐的改变,从而慢慢摆脱以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积极创新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的教育做出更多贡献。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作用
初中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同时对于外界的批评也有着极强的抵抗情绪,所以在对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教学时,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课堂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自己对知识点的阐释,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作用,变成了教师的傀儡。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产生抵制情绪,认为政治课程是一门枯燥而无味的课程,教师也只会讲大道理,而不懂变通,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之路上始终保持向上的信心,才能够真正为一门课程付出自己的努力。相比较其他课程而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的课程,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关于法律的知识点,内容非常枯燥,存在了很多教条性的条文,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针对这门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爱上这门课程。有学者提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四)注重情感引导,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课本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及彼。由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情感引导,把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青春的情绪”相关课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一些自己无法掌控情绪的事情,并且讲述自己是如何控制情绪的,以及不良情绪在生活中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合理调控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全面掌控调理自我情绪的技巧与方法。
(五)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突出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教育效果,为社会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人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六)教师应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技巧
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良好情绪状态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自身情绪状态是否有波动,只有保持积极热情、愉悦心情去面对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自身教学技巧,以自身情感感染学生。一方面老师应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老师也要尊重、爱护、关心、鼓励学生;老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其态度和价值取向;老师只有自己有良好情绪状态和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感受到爱。
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加大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从理论层面有效的整合情感教育资源,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避免其流于表面形式。与此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探索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感教育方案;以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学生们使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突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振都.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16):1.
[2]黄桂兰.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05):2.
- 【发布时间】2023/7/8 16:37:27
- 【点击频次】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