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良好发展打下基础。近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日益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势必对教者和学习者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教学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也可以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保证交际者之间准确地进行交流。”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单是各种符号系统,人类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才能扫清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类教学,而小学生正是处于接触语言环境和激发语言能力的初期阶段,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语言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传授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这样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阶段怎样培养“跨文化意识”
1.词汇教学: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刚接触英语时,接触最多的除了字母就是词汇,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与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十三”这个词在中国它与其他数字一样,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西方,它被看作是不吉利的数字,当人们遇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往往直接跳过,相当忌讳。所以师者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就要适当渗透“十三”在西方文化中不吉利的原因。将其原因通过故事一样的讲解,激发学习者的探讨兴趣。还有很多词汇我们直接翻译是一种意思,其实是另外的意思。比如:“eat no fish”很多学生会很随意地把它翻译成“不吃鱼、没吃鱼”,其实它的意思是“做诚实可靠的人”。因此,师者在教授词汇时就应特别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法的异同。利用对比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展示两种文化下词汇的不同用法,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与归类。这样更加吸引他们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课文教学: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各种生活中常见话题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教材中的话题不仅包括问候、道别、购物、打电话、介绍、天气、饮食、动物、健康和习惯,还包括地理、名胜古迹、节假日等文化知识类内容。比如,在讲授以“饮食”为话题的课程时,师者首先就要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包括他们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等。这里需要我们通过直观地去观察两个国家宴席的图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日常生活模式,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或者通过创设情景、布置场景、设置语言环境来营造文化氛围,利用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挖掘隐藏在课文中的文化信息、风俗习惯。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且运用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
3.各国知名建筑,节假日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比如英国伦敦的大本钟、美国有名的金门大桥、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等。这些建筑与中国建筑在形象、内涵、风格、情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师者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教学图片或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立体印象,同时也要简单渗透造成这些差别的文化背景,加深他们对异国风格各异建筑物的认识。
节日是儿童最关心的日子,中西方国家都有各自重要的节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巧借节日话题,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节日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对比中国的重要节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加深记忆,这样不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跨国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小学阶段,英语中的文化意识教学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传授文化知识,即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二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即是通过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中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只有掌握语言文化差异,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从而避免语言交际中出现偏差。目前,中西方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式的应试教育,课堂上很多教师以第一方面教材知识为重点,注重传统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素质教育,轻视“跨国文化”的培养。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面的扩大,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特别要对英美概况更深入了解。这样才更有可能给教育者一个纵观全局的机会,势必先于学者更深入的了解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先要从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做起,深刻认识到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与外语民族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性,便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注重并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这些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笃勤,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
[2]顾嘉祖,2000《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
[3]刘蕴秋,2010《中国基础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教学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也可以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保证交际者之间准确地进行交流。”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所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单是各种符号系统,人类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才能扫清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类教学,而小学生正是处于接触语言环境和激发语言能力的初期阶段,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语言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传授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这样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阶段怎样培养“跨文化意识”
1.词汇教学: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刚接触英语时,接触最多的除了字母就是词汇,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与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十三”这个词在中国它与其他数字一样,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西方,它被看作是不吉利的数字,当人们遇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往往直接跳过,相当忌讳。所以师者在教授单词的时候,就要适当渗透“十三”在西方文化中不吉利的原因。将其原因通过故事一样的讲解,激发学习者的探讨兴趣。还有很多词汇我们直接翻译是一种意思,其实是另外的意思。比如:“eat no fish”很多学生会很随意地把它翻译成“不吃鱼、没吃鱼”,其实它的意思是“做诚实可靠的人”。因此,师者在教授词汇时就应特别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法的异同。利用对比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展示两种文化下词汇的不同用法,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与归类。这样更加吸引他们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课文教学: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各种生活中常见话题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教材中的话题不仅包括问候、道别、购物、打电话、介绍、天气、饮食、动物、健康和习惯,还包括地理、名胜古迹、节假日等文化知识类内容。比如,在讲授以“饮食”为话题的课程时,师者首先就要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包括他们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等。这里需要我们通过直观地去观察两个国家宴席的图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日常生活模式,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或者通过创设情景、布置场景、设置语言环境来营造文化氛围,利用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挖掘隐藏在课文中的文化信息、风俗习惯。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且运用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
3.各国知名建筑,节假日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比如英国伦敦的大本钟、美国有名的金门大桥、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等。这些建筑与中国建筑在形象、内涵、风格、情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师者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教学图片或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立体印象,同时也要简单渗透造成这些差别的文化背景,加深他们对异国风格各异建筑物的认识。
节日是儿童最关心的日子,中西方国家都有各自重要的节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巧借节日话题,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节日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对比中国的重要节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加深记忆,这样不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跨国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小学阶段,英语中的文化意识教学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传授文化知识,即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二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即是通过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中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只有掌握语言文化差异,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从而避免语言交际中出现偏差。目前,中西方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式的应试教育,课堂上很多教师以第一方面教材知识为重点,注重传统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素质教育,轻视“跨国文化”的培养。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面的扩大,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特别要对英美概况更深入了解。这样才更有可能给教育者一个纵观全局的机会,势必先于学者更深入的了解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先要从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做起,深刻认识到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与外语民族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性,便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注重并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这些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笃勤,2002《英语教学策略论》
[2]顾嘉祖,2000《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
[3]刘蕴秋,2010《中国基础英语教师教育研究》
- 【发布时间】2023/7/8 16:43:37
- 【点击频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