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融入初中地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刘 祥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地理课程资源建设是本次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最贴近,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实用性很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地理深度教学,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亮剑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提高生活的“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初中地理;融入;地理深度教学

  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地理课程资源建设是本次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一切取自于本县市地理环境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内容。它与学生的生活最贴近,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实用性很强。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这些以乡村文化为载体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优化地理教学方式,促进地理深度教学,无疑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
  一、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激活地理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地理观念、树立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地理深度教学,从兴趣爱好、课堂气氛、方法技巧、情感态度等方面来激活课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地理课堂由“乏味”变“有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具有亲切、易懂、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特点。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果我们恰当地引入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课程资源,就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地理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知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先展示武胜政区图,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县哪里人口多,哪里人口少?然后叫学生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得出人口的分布与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交通、市场、科技等社会因素有关,再叫学生对照世界地图,查找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学生轻松地得出了答案,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欢乐,地理课堂变得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二)让地理课堂由“沉闷”变“活跃”。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活跃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只要我们充分借用学生熟知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能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课堂提问的信心,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气候基本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每年夏天最热和冬天最冷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每年雨水多的季节和雨水少的季节,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构成气候的两大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我县、乃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通过唤起回忆,学生对气候基本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牢牢地掌握了知识。
  (三)让地理课堂由“困难”变“容易”。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着眼于方法、技巧,抓“切入点”,使学生“善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难于理解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我们巧用学生有切身体会的乡土地理实例来讲解,那么效果会明显不同。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个别学生对“因地制宜”很难理解,我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去展开讨论:为什么有的土壤偏偏要栽果树,而不种植水稻?为什么不喂养成群结队的牛羊?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土地全拿来养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对,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理解了“因地制宜”的丰富内涵,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帮助学生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四)让地理课堂由“平淡”变“热情”。
  情感的培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家乡的山川地貌、气候水文、风土人情、巨大变化等,都是学生能真实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我们只要把握住时机,善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美化家乡、为家乡献言献策的浓厚热情。例如,在学习《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组与家乡过去有关的图片,学生们在下面发出了轻轻的“啧啧”声,接着播放了最近我县白坪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视频,学生们禁不住发出了长长的赞叹声和欢呼声,然后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家乡为何变化如此之大?你又想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心潮澎湃,非常热情,提出了许多建设家乡的宝贵意见。
  二、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亮剑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域优势,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围绕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地理深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与操作能力。
  (一)收集与整理乡土地理素材。
  只要肯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在生活中时时留意、处处收集地理现象的良好习惯,就能将家乡各方面的地理素材变成可用的课程资源,初中地理教师应把握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将主动权教到他们手中。例如,在考察武胜乡土资源时,我在广泛征集学生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理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成立不同的考察小组,从不同渠道去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接着有针对性地对沿口古镇的风土人情、嘉陵江畔的水文环境、白坪新农村的土壤植被、农林宝箴塞的建筑构造、胜利穿岩的地形地貌、真静书岩的自然风景等展开积极探究,获取了大量的乡(下转第36页)(上接第37页)土信息。
  (二)采集与绘制乡土地理实物。
  家乡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神奇的自然现象,肯定会触发学生的情感,初中地理老师应不断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促成从“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转变。例如,我指导各个考察小组进行实地观察,认真筛选、逐一比对,发挥自己的特长,采集了土壤、树叶、江水、岩石等大量实物标本,描绘出了《沿口码头嘉陵江流势图》、《白坪新农村游览路线图》、《沿口古镇马氏清真寺》等优美的地理图画,模拟制作了《宝箴要塞》、《神奇天生桥》、《书岩地形地貌》等逼真的地理模型,把目睹到的乡土地理资源客观、精彩地呈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三)展示与解说乡土地理现象。
  身临其境的体验会使知识更加生动活泼,初中地理老师应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我、检验自我的舞台。例如,在作品展示与讲解会上,余浩同学展示了胜利穿岩的岩石、沙土标本,解释其成因是因为当地岩石属于砂岩型,性质容易发生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经流水、重力等外力作用的影响。皮新亿同学展示了《宝箴要塞》的制作模型,阐释其建筑特点是地处浅丘地貌之高隘处,依山而建,地势险要,与地形有关。陈斐同学展示了《沿口古镇马氏清真寺》的绘画作品,理解其建筑风格是回民建筑,具有伊斯兰教特点,与汉人交错杂居,恰好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四)总结与完善乡土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老师应结合课外活动的主题和所见所闻,让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为课外活动增添新彩。例如,在活动成果汇报会中,雷姣姣同学感言:“家乡的变化真快,今后我们要用心挖掘我们身边丰富的地理资源,在真实体验中灵活运用知识。”曹阳同学强调:“我一定充分利用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将眼、耳、心、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祝昊同学建议:“我发现我县在环保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提高资源保护的意识,更要加快旅游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必须从我做起,随时关注家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地理深度教学,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可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亮剑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提高生活的“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为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闯出一片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23/9/2 21:29:32
  • 【点击频次】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