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有效课堂;主体作用;创设情景;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一个弄潮儿,应当顺应这一大好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摸索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千方百计,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循循善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三)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挖掘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大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既要立足教材,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6).
[2]阮望兴、朱建人.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J].教学改革与创新,2007,(2).
【关键词】 有效课堂;主体作用;创设情景;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一个弄潮儿,应当顺应这一大好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摸索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千方百计,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循循善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三)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三、挖掘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大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既要立足教材,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6).
[2]阮望兴、朱建人.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J].教学改革与创新,2007,(2).
- 【发布时间】2023/9/2 21:30:55
- 【点击频次】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