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又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令人堪忧,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丰富读物,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加强引导,掌握方法。让中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建议
“阅读,即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①广义地说,读书,阅报,读通知,看图纸,甚至看图像,都是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狭义地说,专指阅读书刊报章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则特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读物。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识字写字的目的,让其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之下,在阅读的语境中学会识字与写字;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通过阅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阅读还是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怎么发展,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越发展,阅读的地位越重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在一份文件中写道:“明天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种不会阅读,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②
为此,国家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总目标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为:“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地位极为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要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完成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诗文以外,课外阅读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状,从教地区的教育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不可能事事去观察,样样去体验,阅读便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窗口”,也成为他们谈话、写作最丰富的“源泉”。但现状是,受升学压力、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及其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对现工作学校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
笔者于2022年10月对自贡市沿滩区龙湖中学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发现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
表一:
(一)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调查表明,学生阅读是为了提高作为水平的占73%,是为了家长的占2%,老师要求的占25%。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够明确。繁重的学业负担,学生闲暇时间少,走出家门的机会少,学生见识自然很少,加上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同时,家长认为孩子进学校学习,只要把语文课本给学好了,考试分数高,那么,就很好地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无须在课外增加阅读。加之老师在作课外阅读推荐时主要推荐一些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忽略其它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的介绍,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阅读目的显得不明确。
(二)缺乏课外阅读兴趣。
调查中有关中学生课外活动安排一项显示,中学生课外看电视的有15%,看课外书的有44%,打游戏、玩手机的有41%。也就是说在课外阅读书籍的学生不到5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回家后大多是做完作业背知识点,几乎无可自由支配时间;二是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能力引导孩子课外阅读。调查发现,家长在家从来不阅读的占32%,偶尔阅读的占59%,常常阅读的仅占9%。学生长期生活于这样的环境,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也是自然的了。
(三)缺乏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借助工具书解决困难的占24%,边读边想的占20%,写读后感的仅占2%,摘录或批注的占49%,随便翻翻的占5%。也就是说,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摘录或批注的不到50%,写读后感的仅一人。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受客观条件影响,中学语文老师集中力量抓学科教学,不敢放手把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二是学生求学主要是为了升学或能识文断字,而这两个目的均使得对阅读方法缺乏了解和掌握。所以,大多学生只是在睡觉前翻翻课外书,阅读过程随意,无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课外阅读方法不当,这严重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四)课外阅读数量不足。
调查表明,学生很清楚课外阅读数量的为0,不是特别清楚的占83%,不清楚的占17%。调查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一项显示,自己买的有63%,去图书馆借的为37%,同学分享的为0。调查还发现,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的占59%,不支持的占2%,偶尔支持的占39%。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仅用考试的指挥棒指引学生,教师对课外阅读少谈,甚至不谈,学生自然不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加之,学校虽然有图书馆这一书源,学生在校却没有时间去课外书阅读,自然无法完成课外阅读的数量。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课外阅读储备足够多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数量不足就非常正常了。
二、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仅供大家思考。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明确。所以中学教师、家长、学生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1.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教师应明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中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探究,增加阅读课,和同学们分享课外知识,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转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常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图书。要求家长督促子女健康阅读,并为子女树立阅读的榜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3.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
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薄,这就要求老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孩子们清楚自己和一线城市学生的差距,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自身环境的不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从而在课外阅读上继续发扬“你追我赶”的精神。
(二)丰富读物,营造氛围。
学生课外阅读少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学校、家庭均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储备足够多的书籍,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教育设施。
1.丰富课外读物。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财政投入,帮助并指导学校购买各种类型的优质图书,并不断更新,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让的孩子们有书可读。
2.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应多开辟阅览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安排更多的阅览时间,让同学们多阅读。要优化读书环境,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使学生一走进阅览室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3.开通校园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
总之,学校应加快发展现代化教育的步伐,开通校园网,为学生定时开放机房;完善制度,督促计算机教师指导同学们正确、健康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三)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
第一,老师以身作则,博览群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对昨天的简单重复,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③所以,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牢记教师的示范作用,勿做阅读的旁观者。如: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第二,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进行比较、教育,从而激起学生们对读书人的崇拜。
第三,老师也可以在班上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如:老师对班上课外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让这些学生分组指导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赏析精彩片段。
教师撷取书籍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同学们品味优美词句,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及时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老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读或课前5分钟,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定期开展评比读书笔记、作文比赛等活动;评选“故事大王”。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把课外阅读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加强引导,掌握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当。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每天定量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2.引导正确选择课外书籍。
(1)老师应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课外书籍,中学生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很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中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中学生阅读。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要规范,使中学生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中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中学语文教材和中学各科教学。对中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3.培养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中学生背诵古诗词、名人名言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类可用略度;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懂后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中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妙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练练笔,写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中学语文老师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以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学校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家长们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M].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P505.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P71.
[3]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P105.
[4]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倪文锦.《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J]. G311.2008.3(下半月).
[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J]. G311.2008.4(下半月).
【关键词】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建议
“阅读,即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①广义地说,读书,阅报,读通知,看图纸,甚至看图像,都是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狭义地说,专指阅读书刊报章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则特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课外读物。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识字写字的目的,让其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之下,在阅读的语境中学会识字与写字;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认识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通过阅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阅读还是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怎么发展,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越发展,阅读的地位越重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在一份文件中写道:“明天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种不会阅读,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②
为此,国家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有关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总目标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阶段目标为:“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地位极为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要达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完成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诗文以外,课外阅读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状,从教地区的教育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不可能事事去观察,样样去体验,阅读便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窗口”,也成为他们谈话、写作最丰富的“源泉”。但现状是,受升学压力、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及其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对现工作学校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
笔者于2022年10月对自贡市沿滩区龙湖中学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00份,收回20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发现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
表一:
(一)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调查表明,学生阅读是为了提高作为水平的占73%,是为了家长的占2%,老师要求的占25%。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够明确。繁重的学业负担,学生闲暇时间少,走出家门的机会少,学生见识自然很少,加上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同时,家长认为孩子进学校学习,只要把语文课本给学好了,考试分数高,那么,就很好地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无须在课外增加阅读。加之老师在作课外阅读推荐时主要推荐一些教材配套的教辅读物,忽略其它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的介绍,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阅读目的显得不明确。
(二)缺乏课外阅读兴趣。
调查中有关中学生课外活动安排一项显示,中学生课外看电视的有15%,看课外书的有44%,打游戏、玩手机的有41%。也就是说在课外阅读书籍的学生不到5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学业负担重,学生回家后大多是做完作业背知识点,几乎无可自由支配时间;二是家长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能力引导孩子课外阅读。调查发现,家长在家从来不阅读的占32%,偶尔阅读的占59%,常常阅读的仅占9%。学生长期生活于这样的环境,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也是自然的了。
(三)缺乏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借助工具书解决困难的占24%,边读边想的占20%,写读后感的仅占2%,摘录或批注的占49%,随便翻翻的占5%。也就是说,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摘录或批注的不到50%,写读后感的仅一人。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受客观条件影响,中学语文老师集中力量抓学科教学,不敢放手把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二是学生求学主要是为了升学或能识文断字,而这两个目的均使得对阅读方法缺乏了解和掌握。所以,大多学生只是在睡觉前翻翻课外书,阅读过程随意,无具体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课外阅读方法不当,这严重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四)课外阅读数量不足。
调查表明,学生很清楚课外阅读数量的为0,不是特别清楚的占83%,不清楚的占17%。调查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一项显示,自己买的有63%,去图书馆借的为37%,同学分享的为0。调查还发现,家长支持孩子看课外书的占59%,不支持的占2%,偶尔支持的占39%。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仅用考试的指挥棒指引学生,教师对课外阅读少谈,甚至不谈,学生自然不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加之,学校虽然有图书馆这一书源,学生在校却没有时间去课外书阅读,自然无法完成课外阅读的数量。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课外阅读储备足够多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数量不足就非常正常了。
二、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仅供大家思考。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明确。所以中学教师、家长、学生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1.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教师应明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中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探究,增加阅读课,和同学们分享课外知识,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转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常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图书。要求家长督促子女健康阅读,并为子女树立阅读的榜样,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3.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
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薄,这就要求老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孩子们清楚自己和一线城市学生的差距,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弥补自身环境的不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从而在课外阅读上继续发扬“你追我赶”的精神。
(二)丰富读物,营造氛围。
学生课外阅读少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学校、家庭均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储备足够多的书籍,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教育设施。
1.丰富课外读物。
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财政投入,帮助并指导学校购买各种类型的优质图书,并不断更新,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让的孩子们有书可读。
2.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应多开辟阅览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安排更多的阅览时间,让同学们多阅读。要优化读书环境,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使学生一走进阅览室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3.开通校园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级各类学校也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
总之,学校应加快发展现代化教育的步伐,开通校园网,为学生定时开放机房;完善制度,督促计算机教师指导同学们正确、健康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三)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激励。
第一,老师以身作则,博览群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对昨天的简单重复,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③所以,为学生树立阅读榜样,牢记教师的示范作用,勿做阅读的旁观者。如: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
第二,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进行比较、教育,从而激起学生们对读书人的崇拜。
第三,老师也可以在班上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如:老师对班上课外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让这些学生分组指导其他同学。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赏析精彩片段。
教师撷取书籍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同学们品味优美词句,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及时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老师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读或课前5分钟,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定期开展评比读书笔记、作文比赛等活动;评选“故事大王”。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把课外阅读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加强引导,掌握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当。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每天定量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要注意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2.引导正确选择课外书籍。
(1)老师应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课外书籍,中学生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很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中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中学生阅读。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要规范,使中学生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中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中学语文教材和中学各科教学。对中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3.培养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中学生背诵古诗词、名人名言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类可用略度;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懂后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中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3)抄一抄,写一写。每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妙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练练笔,写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中学语文老师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以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学校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家长们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M].上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P505.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P71.
[3]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P105.
[4]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倪文锦.《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J]. G311.2008.3(下半月).
[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J]. G311.2008.4(下半月).
- 【发布时间】2023/9/2 21:31:09
- 【点击频次】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