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本文就利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是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因素;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营造轻松学习环境
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我们知道,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敢提问。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尽量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质疑,敢于创新,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乐于提问。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有两位教师分别上同年级的两个班,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几乎相当。其中一位教师不苟言笑,课堂氛围比较严肃与呆板,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为低落。 当老师提问时,学生明显地不配合,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最后,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一位教师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课堂氛围比较轻松,他经常激励学生提问,使得学生们都乐于接受他的观点。这节课学生提问的激情明显高涨。在课上,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试过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好像也是平行四边形,但我却找不出反例。”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提问的态度,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勇于创新。随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给学生满意的解答。这样,在教师的一一解答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后者的教学效果比前者好得多。
二、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走出小教室,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围绕“我当家”的主题,让学生们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三、创设情境鼓励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4来,折好后,让同桌之间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4,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也就是单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1/4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以后他们就愿意去问问题,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故事激发学生善问
大家知道,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用,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去做。只有当学生明白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才会想问。因此,要想办法在学生中造成提问的浓厚氛围。比如:科学家为中学生树立了很好的问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牛顿、毕昇、李时珍等之所以能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问别人所不能问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认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师也应该明确指出: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与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不会提问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往往也不是好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提出探索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从而自觉地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自觉地学习目标之一,不满足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课本知识。
五、鼓励学生探索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意识。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教材的引言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生疑,比通过被动地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创造力的萌发。只有让学生做生疑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学习责任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会更足。
【关键词】 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是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因素;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营造轻松学习环境
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我们知道,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敢提问。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尽量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质疑,敢于创新,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乐于提问。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有两位教师分别上同年级的两个班,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几乎相当。其中一位教师不苟言笑,课堂氛围比较严肃与呆板,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为低落。 当老师提问时,学生明显地不配合,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最后,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一位教师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课堂氛围比较轻松,他经常激励学生提问,使得学生们都乐于接受他的观点。这节课学生提问的激情明显高涨。在课上,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试过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好像也是平行四边形,但我却找不出反例。”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提问的态度,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勇于创新。随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给学生满意的解答。这样,在教师的一一解答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后者的教学效果比前者好得多。
二、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走出小教室,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围绕“我当家”的主题,让学生们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三、创设情境鼓励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4来,折好后,让同桌之间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4,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也就是单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1/4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以后他们就愿意去问问题,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故事激发学生善问
大家知道,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用,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去做。只有当学生明白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才会想问。因此,要想办法在学生中造成提问的浓厚氛围。比如:科学家为中学生树立了很好的问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牛顿、毕昇、李时珍等之所以能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们能想别人所不能想,问别人所不能问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认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教师也应该明确指出:能提出好问题的学生与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不会提问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往往也不是好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而提出探索中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科学能力,从而自觉地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自觉地学习目标之一,不满足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课本知识。
五、鼓励学生探索猜想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意识。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教材的引言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之,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生疑,比通过被动地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创造力的萌发。只有让学生做生疑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学习责任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会更足。
- 【发布时间】2023/10/17 5:39:02
- 【点击频次】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