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思考

 

【作者】 陈真真

【机构】 四川省武胜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旨在针对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进行综合培育、重点培育,进而提高育人质量、优化育人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立德树人理念;实践思考  

  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正是培养其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而教师也要善于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要善于引导学生融入各学习环节当中,体现出主体地位,在政治课堂学习中形成顺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当前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的地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优化创新教育学模式,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有着正确的认知,为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思考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为如果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授课,很有可能会影响教学效率,而且学生会做一些和学习其他无关的事情,不利于自身发展,从而运用单向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产生这种想法的关键原因就是教师未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深层次了解,所谓“以生为本”是要求在各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表现自己能力的空间和时间,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让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思考
  (一)深化课程理念,加强品德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却不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构建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品德意识。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总结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教师在课前应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带领学生学习改革开放相关内容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处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要懂得珍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报效祖国贡献力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教师通过深化课程理念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全方位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巧用生活元素,树立批判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政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其实,很多生活案例都可以将立德树人理念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样,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使其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这样,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例如,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科学立法”中的案例。王大爷为了修建停车位霸占了邻居家的庭院,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在此情况下,邻居应该怎么做?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加以总结: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三)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依靠文化素材、情感互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改变单纯叙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引经据典,以德育故事、爱国故事、历史故事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以渊博的知识储备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以下统称“教材”)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进步意识,发展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导入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从商业、民生、社会环境等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选择典型的榜样故事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以“第一个个体户”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学习。一方面,从故事入手论述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将改革开放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感受国家的沧桑巨变,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另一方面,从“个体户”故事中选择榜样,学习相关人物身上体现的不怕吃苦、敢于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自律意识。
  (四)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不能单纯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优化教学模式,教师要整合教育资源,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教师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延伸教学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教材必修2“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学生对现行政策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社会收入调查表”“社会保障调查表”,对不同岗位人群的收入水平进行记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要在实践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不分高低贵贱。街道因为有了清洁工的奉献而变得干净整洁,学校因为有了教师的奉献而不断培育出人才,等等。在立德树人视角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践过程开展“跟进式”教学,积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
  总之,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政治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深入分析教材资源的方式总结出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责任意识,并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切实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连增.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75—76.
  [2]孔和和.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J].高考,2020(35):84—86.
  • 【发布时间】2023/10/17 5:44:59
  • 【点击频次】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