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利用
【关键词】 ;
【正文】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时可能“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面对这些意外,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该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做出不同的生成,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但是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教学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那些偶发事件来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一、精彩,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演绎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多向互动关系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做边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跟从老师事先的设置去揣度教师期望的回答。当面对这些时,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种生成当作一次“美丽的邂逅”纳入教学当中,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并及时将它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如此就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
1.巧用学生的回答,顺藤摸瓜。
在课堂上,学生会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回答。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并能巧用这些“答”,顺藤摸瓜,就会使课堂上出现别具一格的闪光点,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1】在《我们吃什么》教学中,当各组完成分类,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时,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我问:“对他们的分类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我原本的意图是让学生说说其他不同的分类方法和这组荤、素的分类是否有错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发言中一位同学说:“火腿肠不是属于荤类,因为它里面含有面粉,面粉是素类!”我追问:“那你说火腿肠属于荤的还是素的?”他不假思索就说:“素类。”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表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是荤类,因为有火腿;有的说是素类,因为有面粉,争执不下。我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发“头脑风暴”的机会,干脆让他们放开说,这时的教学已经脱离了我原来的设计。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火腿肠既不属于荤类,也不属于素类食物,而是荤素混合类的食物。”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并提醒大家找证据,火腿肠的包装上就写了好几种配料,有火腿、盐、面粉等,的确是既有荤,又有素,属于荤素混合类食物。这样一来,我原本放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出示一盆“大蒜肉丝”,认识荤素混合类食物就毫无必要了。虽然我的活动设计完全更改了,但是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就会学得更主动,更富有情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了欢乐。
2.巧抓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
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财富,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所以说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同样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案例2】教学“研究磁铁”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当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条形磁铁两个磁极的磁力最大后,正准备下一个环节拓展的教学,这时有一位同学却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转移到这块摔断的磁铁上,都在等着我如何批评这位同学。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没有去批评这位不小心的同学,而是举起这块中间断开的条形磁铁反问学生一句:“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生1:“还是两个。”生2:“我认为只有一个,因为一个已经摔掉了。”我追问:“那到底有几个,如何去研究呢?”生:“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么实验?
生:用断磁铁吸回形针。
于是我请一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断磁铁吸回形针,其他学生观察,结果发现断磁铁也是两头吸回形针多。
师:现在知道它们各有几个磁极了?
生:知道,断磁铁仍然有两个磁极。
师:那么这两个断裂处的磁极特性是不是相同呢?
生1:这两个断裂处的磁极特性一样。
生2:我认为不一样。
师:哪位同学有办法来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可以上台给大家演示。
(生上台演示。)
本案例中,学生摔断磁铁就是一个“失误动态资源”,应该说,它完全偏离教学设计方向,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巧妙地为学生“点拨导航”,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使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得到尊重和张扬,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巧答学生的问,趁热打铁。
牛顿从“苹果成熟后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的问题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开水冲击的壶盖上提出疑问,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主体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点燃——碰撞——放出绚烂的火花”。
【案例3】一堂研究“热的传递”的科学课上,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实验后得出“水和空气是靠对流的方式进行传热的”。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熬粥时为什么要用勺子不停地搅拌,特别是冷粥加热,搅拌速度还要加快?”问题一出,孩子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时间来不及,要解决问题就要拖课,不解决又太浪费教学资源。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明白,撇开继续照自己的思路往下教是不可能了,与其让他们不情愿地被我牵着鼻子走,不如尊重他们的意思,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在不影响下节课的前提下,用添加锯末代替粥的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粥的“稀”“稠”对热对流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通过搅拌对流的速度加快了。在课堂上,教师将尴尬化为惊讶甚至惊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力,在超预设的课堂中点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意外”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呢?
1.精心预设教学是捕捉课堂生成的前提。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学习情境的预设,学生相关活动的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的预设,教师应如何点拨、应如何引导等诸多方面。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就越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2.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是捕捉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堂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又为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精彩,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演绎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多向互动关系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做边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跟从老师事先的设置去揣度教师期望的回答。当面对这些时,我们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种生成当作一次“美丽的邂逅”纳入教学当中,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并及时将它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如此就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
1.巧用学生的回答,顺藤摸瓜。
在课堂上,学生会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回答。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并能巧用这些“答”,顺藤摸瓜,就会使课堂上出现别具一格的闪光点,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1】在《我们吃什么》教学中,当各组完成分类,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时,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我问:“对他们的分类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我原本的意图是让学生说说其他不同的分类方法和这组荤、素的分类是否有错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发言中一位同学说:“火腿肠不是属于荤类,因为它里面含有面粉,面粉是素类!”我追问:“那你说火腿肠属于荤的还是素的?”他不假思索就说:“素类。”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表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是荤类,因为有火腿;有的说是素类,因为有面粉,争执不下。我发现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发“头脑风暴”的机会,干脆让他们放开说,这时的教学已经脱离了我原来的设计。又一个学生说:“我认为火腿肠既不属于荤类,也不属于素类食物,而是荤素混合类的食物。”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并提醒大家找证据,火腿肠的包装上就写了好几种配料,有火腿、盐、面粉等,的确是既有荤,又有素,属于荤素混合类食物。这样一来,我原本放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出示一盆“大蒜肉丝”,认识荤素混合类食物就毫无必要了。虽然我的活动设计完全更改了,但是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就会学得更主动,更富有情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了欢乐。
2.巧抓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
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财富,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所以说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同样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案例2】教学“研究磁铁”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当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条形磁铁两个磁极的磁力最大后,正准备下一个环节拓展的教学,这时有一位同学却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转移到这块摔断的磁铁上,都在等着我如何批评这位同学。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没有去批评这位不小心的同学,而是举起这块中间断开的条形磁铁反问学生一句:“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生1:“还是两个。”生2:“我认为只有一个,因为一个已经摔掉了。”我追问:“那到底有几个,如何去研究呢?”生:“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么实验?
生:用断磁铁吸回形针。
于是我请一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断磁铁吸回形针,其他学生观察,结果发现断磁铁也是两头吸回形针多。
师:现在知道它们各有几个磁极了?
生:知道,断磁铁仍然有两个磁极。
师:那么这两个断裂处的磁极特性是不是相同呢?
生1:这两个断裂处的磁极特性一样。
生2:我认为不一样。
师:哪位同学有办法来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可以上台给大家演示。
(生上台演示。)
本案例中,学生摔断磁铁就是一个“失误动态资源”,应该说,它完全偏离教学设计方向,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巧妙地为学生“点拨导航”,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使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得到尊重和张扬,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巧答学生的问,趁热打铁。
牛顿从“苹果成熟后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的问题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开水冲击的壶盖上提出疑问,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前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主体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点燃——碰撞——放出绚烂的火花”。
【案例3】一堂研究“热的传递”的科学课上,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实验后得出“水和空气是靠对流的方式进行传热的”。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熬粥时为什么要用勺子不停地搅拌,特别是冷粥加热,搅拌速度还要加快?”问题一出,孩子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也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时间来不及,要解决问题就要拖课,不解决又太浪费教学资源。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明白,撇开继续照自己的思路往下教是不可能了,与其让他们不情愿地被我牵着鼻子走,不如尊重他们的意思,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在不影响下节课的前提下,用添加锯末代替粥的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发现粥的“稀”“稠”对热对流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通过搅拌对流的速度加快了。在课堂上,教师将尴尬化为惊讶甚至惊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力,在超预设的课堂中点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意外”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呢?
1.精心预设教学是捕捉课堂生成的前提。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而且这种预设必须涵盖学习情境的预设,学生相关活动的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的预设,教师应如何点拨、应如何引导等诸多方面。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就越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2.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是捕捉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堂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又为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3/10/17 5:48:04
- 【点击频次】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