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作者】 陈燕蓉

【机构】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其教学内容具有审美的潜在因素,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设计渗透美、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在意境中感悟美、依托教材实现美育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美育教育;渗透方法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生动优美的词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语文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遵循学生对美的发现、追求乃至审美的过程和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从而逐步将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何为美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健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挖掘其蕴含的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美育教育呢。
  一、通过语文教学设计渗透美
  语文教师不只在朗读美文、鉴赏语言、赏析意境、体悟哲思、感悟生命等教学个体环节中艺术地体现美学情愫,更应将一节课、一篇文章、一本教材作为艺术品去雕琢。语文教学设计要考虑诸多的审美元素,开篇导语,课文朗读、字形分析、结构安排、多媒体运用、作业设计等,教师只有通过整体艺术安排,突出每节课的审美重点,才会让每节语文课都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当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喷啧称赞、惊叹不已时,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培养和训练他们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这既是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作文的一般训练程序是观察——表达。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手段,“美是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通过观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发现美、识别美.这是创造美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立体渗透的第一步。生活之树常青,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多少美的内容、美的种类、美的形态。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拿物来说,高山大河的崇高美、桃李婀娜的浓艳美、巍峨建筑的壮丽美、精雕良玉的秀美,风云雨雪,四时八景,人情恩暖真是无限的内容、无限的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既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给作文开凿源泉,解决“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例,指导学生采用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整体等方式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要注意分类比较,抓住特征,捕捉细节,倾注感情,做观察的有心人。作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想象。在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想象,通过作品展示出的生活画面引起学生联想,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性格”,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这样,既能让学生从作品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也可以增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还可以跳出教材进行创造想象,根据写作的生活主题、基调找到扩充学生想象的“着火点”,从而触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如果能把这些用笔写下来,就有达到了作文教学的另一个层次,作文的写作是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用笔把自己所要讲的表达出来,只要在观察和想象中注以美育的因素,那么学生的作文也可以看成是创造美的雏形。
  三、在意境中感悟美
  在语文课本中,作者利用大量的篇幅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或利用较短的语句对场景进行描述。作者将情感蕴含于字里行间,创设意境美,读者利用主观情愫对作品进行品评,探寻“美”的足迹,意境美的创造,给读者指明了探寻方向,读者结合自身的感悟,欣然进入意境当中,在美中沐浴、在美中升华。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巧设与课文相对应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给学生一次美的旅行、一次美的感受,深刻感悟课文的美学价值。
  例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时,语文教师可以将中外著名的建筑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导入新课,从颜色对比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产生崇拜之情。文中作者利用大量的比喻,将科普文的枯燥形式巧妙掩盖,赋予文章新的生命,将建筑学的艺术美感展现得一览无余。本文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写作思路,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将学生引入作者所创造的古代建筑艺术意境之中,将建筑的格局美,构造美,造型美,对称美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之在这些美的建筑中,找到一种归属感,给学生一个思绪飞扬的空间,在古代建筑艺术气息中徜徉,开启学生的心扉,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
  四、依托教材实现美育教育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作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鉴别欣赏美的能力。这些文章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应注意发掘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1.自然之美: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秀美景色的。如古典诗词中柳永的《望海潮》、李白《蜀道难》等。
  2.社会之美:或抒写爱国报国之志,显露个人志向情怀;或描写重大政治事件、壮观场面、生活情趣。如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主义精神。辛弃疾憧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沙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名句中表明的高尚情操等都能通过美感作用帮助学生净化心灵。
  3.艺术之美:入选高中教材的作品,都是思想、情感、哲理的美和艺术的美融为一体的。首先是意境之美。意境是人的感情与人、事、景物的交融。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都不是单纯的物象,而是经过了作者审美标准的挑选、提炼和作者情感的投射、灌注的。如:读柳永词《雨霖铃》;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能感受到意境之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对学生的美育必将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发掘其蕴含的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美的教育和熏陶,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包含美育的因素。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将三尺讲台视为舞台,在短短的教学时间内演绎出一场场生动活泼、形象感人的剧目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且获得思想营养,长知识,增才干,为党育人,为国培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本1至5册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本
  • 【发布时间】2023/10/17 5:50:01
  • 【点击频次】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