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补差
【关键词】 ;
【正文】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导致最终失去兴趣,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成为各学校英语学科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已成为制约外语教学质量的瓶颈,也是令许多英语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实践证明,由于英语教师工作量满负荷和学生课余闲暇时间有限,英语教师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补差任务几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唯有独辟蹊径,把课堂作为补差的主阵地,才能盘活整个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合格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尝试和探索,真正体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可以多搞一些学生喜欢、易于开展的活动,如唱英语歌曲、做游戏、猜谜语、数来宝及分角色扮演等。像目前我们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对于我们苏北地区农村的小孩,难于上青天。但我们课堂上加入了这些小型活动,就使每一堂课都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避免给学生一种“填鸭式”灌输的感觉。如在7AUnit3教学前教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歌曲;在Starter Unit 9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学交通规则数来宝;用Eddie和Hobo的面具等等。此外力求教者自己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如,在教7A Unit6 Sequencing events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学生普遍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即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中的片段——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立刻做出了反应:First, open the fridge door. Then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Finally,close the fridge door.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感到新奇。
二、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可以说是第一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使用英语顺利完成交际。师生之间只有通力协作,默契配合,才能达成良性互动,形成知识与情感水乳交融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师生之间构建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教师不以学术权威的身份自居,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只有对学生以诚相待,消除彼此之间因传统意义上的上下尊卑关系而形成的隔膜,缩短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沟通、交流的渠道才得以通畅,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接受准确的学情反馈。在听取学生回答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投以亲切、关注的目光,并配以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等赞许的动作。这样会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增强自信心、正常发挥、表达顺畅。即使学生的语言出现错误,教师也绝不应该讽刺挖苦,厉声呵斥,当采取宽容的态度,以委婉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自行纠正错误。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视他们的情感诉求,多发掘和赞扬他们的闪光点,承认学生个体在学习语言能力上的差异,想方设法调动和保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语言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富有成就感,充满信心,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沦为后进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的学习习惯差。因此,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这部分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坚持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就抓好他们每天的口语训练,教会他们正确的口形、发音方法,要求他们大声朗读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到嘴巴张得开。在此过程中再进一步纠正他们的不当发音,不仅自己纠正,还安排同桌或学习小组中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帮助纠正。我尝试每天安排一个同学做值日报告,说说当天的出勤情况和天气情况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比如谈谈自己、家庭、学校、班级、朋友及兴趣爱好等,由浅入深。然后适时在班级组织一次口语比赛,每人用时1―2分钟。这种形式的比赛以所学内容为主,不刻意加大难度,同学们个个都有“话”要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欲望。学生由不敢开口到敢于开口,由讷于言辞到善于表达,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心理上也度过了一个由反复冲突到逐步成熟、自信的历练期。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差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凸显——图文同显,声情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举。如,在教授7A Unit3 Halloween,利用多媒体放映国外庆祝万圣节的活动,学生在自自然然的感官刺激下想表达。因为多媒体提供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源,为英语教学营造了逼真的语言交际与实践氛围,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如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接受强烈的多样性的外部刺激,用语言进行模仿交际的训练量大增,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正迁移效果明显,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迅速提高,学习积极性亦得以充分调动,通过语言训练,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师生、生生、人与多媒体设备方面的交互功能,使学生由过去传统的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现时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形象地说,由过去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角一跃而升为主角。多媒体教学亦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扮演着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教师更多地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在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教师不再一筹莫展或捉襟见肘,而是得以腾出抓手主动应对补差,并逐步做到拿捏自如、游刃有余。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新课标理念,始终贯彻任务型教学原则,把补差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有机纳入每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努力拓展学生语言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可以多搞一些学生喜欢、易于开展的活动,如唱英语歌曲、做游戏、猜谜语、数来宝及分角色扮演等。像目前我们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对于我们苏北地区农村的小孩,难于上青天。但我们课堂上加入了这些小型活动,就使每一堂课都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避免给学生一种“填鸭式”灌输的感觉。如在7AUnit3教学前教唱“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歌曲;在Starter Unit 9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学交通规则数来宝;用Eddie和Hobo的面具等等。此外力求教者自己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如,在教7A Unit6 Sequencing events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学生普遍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即赵本山和宋丹丹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中的片段——如何把大象关进冰箱。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立刻做出了反应:First, open the fridge door. Then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Finally,close the fridge door.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感到新奇。
二、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可以说是第一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使用英语顺利完成交际。师生之间只有通力协作,默契配合,才能达成良性互动,形成知识与情感水乳交融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师生之间构建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教师不以学术权威的身份自居,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只有对学生以诚相待,消除彼此之间因传统意义上的上下尊卑关系而形成的隔膜,缩短彼此之间心灵的距离,沟通、交流的渠道才得以通畅,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接受准确的学情反馈。在听取学生回答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投以亲切、关注的目光,并配以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等赞许的动作。这样会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增强自信心、正常发挥、表达顺畅。即使学生的语言出现错误,教师也绝不应该讽刺挖苦,厉声呵斥,当采取宽容的态度,以委婉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自行纠正错误。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视他们的情感诉求,多发掘和赞扬他们的闪光点,承认学生个体在学习语言能力上的差异,想方设法调动和保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语言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富有成就感,充满信心,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沦为后进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的学习习惯差。因此,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这部分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坚持从学生进校第一天起就抓好他们每天的口语训练,教会他们正确的口形、发音方法,要求他们大声朗读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到嘴巴张得开。在此过程中再进一步纠正他们的不当发音,不仅自己纠正,还安排同桌或学习小组中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帮助纠正。我尝试每天安排一个同学做值日报告,说说当天的出勤情况和天气情况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比如谈谈自己、家庭、学校、班级、朋友及兴趣爱好等,由浅入深。然后适时在班级组织一次口语比赛,每人用时1―2分钟。这种形式的比赛以所学内容为主,不刻意加大难度,同学们个个都有“话”要说,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欲望。学生由不敢开口到敢于开口,由讷于言辞到善于表达,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心理上也度过了一个由反复冲突到逐步成熟、自信的历练期。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差
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凸显——图文同显,声情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举。如,在教授7A Unit3 Halloween,利用多媒体放映国外庆祝万圣节的活动,学生在自自然然的感官刺激下想表达。因为多媒体提供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源,为英语教学营造了逼真的语言交际与实践氛围,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如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接受强烈的多样性的外部刺激,用语言进行模仿交际的训练量大增,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正迁移效果明显,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迅速提高,学习积极性亦得以充分调动,通过语言训练,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师生、生生、人与多媒体设备方面的交互功能,使学生由过去传统的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现时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形象地说,由过去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角一跃而升为主角。多媒体教学亦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扮演着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教师更多地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在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教师不再一筹莫展或捉襟见肘,而是得以腾出抓手主动应对补差,并逐步做到拿捏自如、游刃有余。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新课标理念,始终贯彻任务型教学原则,把补差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有机纳入每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努力拓展学生语言训练的深度和广度,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 【发布时间】2023/10/17 5:53:13
- 【点击频次】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