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 琴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不仅是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人文内涵、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多样化历史学习情境、设置多样化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新课改对高中历史学科的要求更高,除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高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更加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知识日益丰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也将逐步形成。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其自身成长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应充满人文性。人文教育只有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人文文化的学习和创造来进行。一方面,人文教育必须依据高中学生人格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加强人文教育对塑造学生的人格道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历史学科在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立人”这一目的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历史教学更应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其中。纵观当前历史教学,尚存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的异化、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关注和培养不够。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根据自身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以下体会。
  一、挖掘现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教会学生感受各种美好的情感,让丰富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从而唤醒沉睡在他们心中的美好情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通过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重温香港回归祖国那一令人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学生自由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洗雪国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介绍典型历史人物,提升人格境界?
  历史学科内容繁杂,历史人物是穿插期间的重要元素,教师要抓住典型的史实,对学生进行教育。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培养学生树立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做人志向。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如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史人物的业绩及其主张,都集中表现了他们人生观方面的中华美德。培养这方面的美德对于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形成忠于信仰,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人对生死的要求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古贤看来,生命诚可贵,信仰价更高,两者矛盾时,为了保持信仰和气节,应该献出自己的生命。历史上不断涌现的英雄人物,如文天祥、谭嗣同等,都是由于它们具有忠于信仰、舍生取义的崇高美德,为后人所敬仰。?
  第三、培养学生养成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劝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使学生意识到贫贱不移其志是上述精神的表现之一,富贵不移其志是这一精神的集中表现,敢于承受艰难困苦和失败挫折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体现,并使其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
  三、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介于初中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成长期,他们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但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还未成熟,思想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上面临高考,学习任务重,考试多,压力大,不少高中生出现厌学倾向,比较认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环境、文化模式以及深层次的意识观念,政治敏感性不够强。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轻生等心理疾病,自杀自残、打架斗殴等人身伤害事件常见诸新闻媒体。所以,高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课程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我们要敢于打破封闭、狭小的历史课堂教学空间,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入社会,让学生自主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在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设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情境,从而培养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我们要鼓励学生走上社会,去感受古代遗址或当地文化景观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各地的文化遗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人文景观,可以促成古人的文化精神、智慧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并孕育出新的人文精神。我们要不断创造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悟、体验。另外,开设选修课、举办各类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五、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肯定学生的人文成长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模式下仅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的学分认定,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结合家乡乡土特点进行历史追忆,写调查报告;结合现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小论文;自己制作历史小报等。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他们的活动打分。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审时度势,立足教学改革最前沿,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不断提升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秀峰;高中历史课改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2]张晓燕;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4(10)
  • 【发布时间】2023/10/17 5:56:12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