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创设古诗文学习任务群,探寻爱国情怀
——五上《古诗三首》任务群教学设计
【摘 要】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①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凝练了汉语的精华,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设计实施学习任务群,尤为必要,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是诗歌教学的一种新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它以驱动型的任务层层推进,逐步进阶,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破古诗教学枯燥无味的解释诗意,改变以背诵,抄写,默写的作业设计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赓续文化基因。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古诗教学
任务群区与传统语文课程“一篇一课”的单一体系有所区别,指的是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活动,它是动态的、生成的,整合是其基本特征。在古诗教学中诵读、理解、感知、鉴赏等,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古诗语言精练独到,内涵丰富,但是古诗中描绘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自然景象等具有时代性和差异性,因此学生不易理解。而“读”便是古诗教学任务群中的首要任务,更是学生理解、感知、鉴赏古诗内容意境的重要途径。
一、读诗文,感知题材内容,把握情感导向
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写作背景是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一味寻欢作乐,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将领,作者忧国忧民,悲愤交加。《示儿》的作者陆游十分关注祖国统一,弥留之际,最担忧的仍然是祖国。以读来促进诗歌的理解,是一种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设置任务从读中去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从朗读到品读,完成任务的升级,把学习任务逐步推进,我们不难发现,三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所处时代背景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指向共同的情感导向,那就是爱国。可见“爱国”是这次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所有子任务的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个关键词展开,才能达到完成古诗教学要求,落实语文要素,延续爱国的文化基因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感悟诗中情
宏大的历史背景和诗人个人围观背景往往影响了诗人爱国的热情程度和方式。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巧妙地根据诗文特征来创设任务情境尤其重要。设计任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从抓关键词句到借助具体事物,再到场景、细节中蕴藏的感情。把知识放在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吸收,去和诗人感同身受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示儿》的作者陆游从61岁起开始写忧国忧民,渴望祖国统一这一题材的诗,一直写到85岁,写了二十多年,临终之际仍不忘“九州同”。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位老人可能会因为在临终前见不到亲人感到悲伤,可能会因为很多事没做完感到遗憾而悲伤。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借助网络地图查看南宋被金兵占领的失地。以此体会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如果说《题临安邸》中当权者奢侈腐化的生活是“因”,那么《示儿》中国破家亡、中原失守便是“果”。《己亥杂诗》后两句是作者面对时弊所发出的声嘶力竭的爱国呐喊,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从另一角度阐释的爱国情怀。可见无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爱国,都会令人激奋和感动等。借机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不断开展丰富且逐渐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当下,作为新时代的人,回答我们该用何种方式来表达爱国之情。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具有强大号召力和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千百年来,时代背景不同,千千中华儿女有着不同的“中国梦”,但热爱祖国的心始终不曾改变。设置任务群,以大主题统领小任务,比如在《古诗三首》中聚焦三位诗人心中不同的期盼。设置问题:1.期盼是什么?2.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对谁说的?进而梳理出前两位诗人的中国梦是“祖国统一”,第三位诗人的中国梦是“祖国富强”,其本质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祖国不要被侵略,要欣欣向荣,要繁荣昌盛。时光流转,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热爱,再次看到单元导读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相信学生心中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已经种下了胸怀家国的种子。
以学习任务群的探究方式开展进阶式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避免了以往缺乏整合意识,学生学习碎片化的弊端。立足整体,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更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植心怀家国的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发布时间】2023/11/3 18:02:17
- 【点击频次】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