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观《名师优课公益课堂》有感

 

【作者】 唐鑫怡

【机构】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继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期两天的直播课学习,令我感受颇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三问》讲座。
  讲座伊始,王老师诙谐地说:中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小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写作文。的确是啊,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习作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现在,组织习作教学,似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记得曾经有家长和我交流孩子的习作情况,有的说,孩子抱怨习作题目他们都不会写,说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没什么可写的;有的说,自己的孩子写的都是一些“口水话”,一点意义都没有;还有的说,自己的孩子完全不会写作文,写得太糟糕了……
  都说孩子们害怕作文,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没有内容可写,没有生活可写。可是,写不出真的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吗?王老师以一篇二年级小朋友的日记《吃山竹》为例——吃山竹,吃水果,这就是生活,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最普遍,最平常的生活。可是,王老师指出,翻遍我们的教材,没有一处习作内容让我们写“吃水果”,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所说的儿童缺少生活,指的是缺少非常态生活。我们常常认为,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比如举办了家庭读书会,做了亲子游戏,在学校上了公开课,看了文艺演出,参观了博物馆……才值得记录,才有题材让孩子们写作。而认为一些常态生活,如吃饭,刷牙,晨读,大课间活动,坐公交车,超市购物……是没意思的,不能进入我们的“生活”。所以,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生活,当孩子们难以下笔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是因为我们认为只有非常态的生活才能进入到孩子们的习作,禁锢了孩子的“生活”,禁锢了孩子们的习作。
  王老师指出:不是孩子们没有生活,而是他们没能充分觉知到自己的生活。如在吃饭时,孩子如果没有去觉知,孩子就不知道食物是什么味道。不去觉知,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不同与独特,感受不到有趣在哪里。学会觉知生活,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即使是初学作文的孩子,也能打开话匣子,也愿意写下他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孩子们学会去觉知生活,寻找习作素材,用文字记下生命中的意义和光环!

  • 【发布时间】2023/11/3 18:10:41
  • 【点击频次】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