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有效利用课前五分钟路径探析

 

【作者】 杜 琮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他们每天一人轮流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专题性发言,是辅助课堂教学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其中,开展主题演讲、诵读优美文段和积累名人名言等是教师通常选取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前五分钟活动常常会陷入形式较为单一、过程较为随意、目标较为模糊等低效、不够理想的境地。新课程标准又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自悟自得能力,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段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智能水平,教师需利用好课前五分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笔者梳理出了一套设计较为合理、体系较为完备的课前五分钟内容体例与评价标准,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认为,课前五分钟的设计要遵从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中学生求新求异、善于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特点,按照五天一周期,每天一专题的原则制订方案,每一专题的内容体例和评价标准要人人皆知。学生五人一组,每组一周,人人参与,自选专题,提前准备,轮流推进。大家在互动交流中展示了自我,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让课前五分钟专题分享活动逐渐成为学生语文课最期盼的环节。
  一、依据课标定专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明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既“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为服务教学的语文课前五分钟的内容设计指明了方向,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四个维度选材组材,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中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若每天课前都是同一专题,即使内容千变万化,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因审美疲劳而消减热情,若每天设计不同的模块内容,就会大大避免上述情况。为此,教师再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五个专题:    
  (一)播报新闻知天下  
  新闻播报是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胸襟视野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评价能力的良方。但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和强化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内涵如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等方面选择素材;在新闻数量上,受五分钟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播报两则材料为宜;在组织材料时,要前有引言,中有过渡,后有一百字左右的简短总结评论;在表现形式上,教师应以图文并茂,语言精练的幻灯片形式直观呈现。这样才能呈现出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性思考,更有精准表达的综合性新闻播报的实践活动。    
  (二)成语积累巧梳理  
  成语是古人天人合一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文化的浓缩,更是我们生活中高频使用的语言,中、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大量的成语给学生的积累辨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一般资料几乎都是从成语的用法角度归类整理,零散庞杂不易理解掌握。笔者尝试让学生从内容入手找关联,找到一个圆点主题,如相同相近的语意,或者相同相近的意象,梳理与之相同相近的系列成语,这样记住一个主题就能带出一串成语;受时间的限制,选择五个成语做归类梳理便可;表现流程上可先进行主题词导引,再逐一展示单个成语及其意义用法,最后或以将五个成语嵌入其中组成一段话的方式结尾,或以梳理五个成语中某一共同意象的文化内涵总结结束。成语积累由于是从成语内容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发现和创意的空间,学生的探究热情往往十分高涨,分享的内容也十分精彩。    
  (三)推荐好书拓视野  
  课外读物是课堂阅读的重要补充,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时,应保障在内容主旨上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流程体例上可以尝试五部曲:一是核心词导入;二是跟文本相关的作者简介;三是高度概括文本内容;四是聚焦一“点”,或是内容主旨、或是写作技巧、或是意境意蕴并援引文本片段进行阐释;五是心得分享,用精炼的语言总结概括。展示方式上,用幻灯片进行图文并茂的推介;推介语要反复斟酌提炼,简洁明了、接地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美文欣赏学技法  
  进入中学,学生主要进行能凸显思想认识的议论文写作训练,除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外,学生具备自主、自悟能力也很重要,学生习作尤其是优秀作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学生自主收集、筛选、品评,然后通过课前五分钟具体展示,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与评析借鉴好文的精妙之处。久而久之,听的同学的写作视野开阔了,写作智慧也增强了;说的同学的阅读鉴赏的主动性、表达交流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议论文写作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阐释,因而展示环节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推进:一是材料分析,二是范文展示,期间要对重点段落的行文思路、写法特色作必要的阐释与标注,三是全篇思路总结,有时也可做亮点评析。    
  (五)修改展示升格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生宁愿重新写也不愿修改原来的作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展示自己反复修改后的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其虚心求教、借力借智,反复斟酌、精心修改,最终呈现出一篇较之前有很大改观和提升的作文。    
  修改作文,是一项艰难又富有挑战的任务,笔者认为可采取分小组、师生共改的方式群力群策、稳步推进。首先,小组成员提前一周与教师就筛选出的修改作文进行集中交流,互动碰撞;之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进行纠偏、完善、润色,直至师生认为比较满意为止;最后按照五环节进行成果展示:一是写作任务回放,二是改文作者与组别,三是改文成果展示,四是升格段落前后对比与经验收获,五是特别鸣谢对象。当然,期间展示环节也可加入行文思路的阐释。    
  当学生清晰每个模块的内容选材、体例结构后,他们探究的方向会越来越明晰,探究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涨。而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既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获得成就感获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交流、共享、启智、提升的过程。    
  当然,课前五分钟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自主习得、互动习得,开阔视野、探究获知、提升能力的过程,若想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跃、不断提升的状态,教师除了需要给予学生耐心指导、积极鼓励以外,还需要制订出理性、科学和明晰的评价标准。    
  二、明晰标准严评价  
  若想充分发挥出课前五分钟的促进作用,教师就需要制订出清晰而合理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探究展示更有方向,师生的评价也更有依据:    
  (一)“正德立心”是根本  
  首先,任何专题内容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这是方向也是立足点;其次,呈现的内容要有自我甄选与思考影子。所有的选材都要经学生精心筛选、组织、锤炼、打磨,有自我思考的烙印,这也是避免学生出现对信息不加深入思考现象的好方法,更是保障课前五分钟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标准的要求与衡量下,学生会逐渐养成认真、求实、独立和深思的好习惯。    
  (二)体例可宽时间严控  
  任何专题内容在具体展示时都要遵循相应的流程体例,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相应专题内容探究表达的方法与路径,也能规避专题活动的随意、无序,对于专题内容的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如“新闻播报”主要以两则材料为宜,也可适度增加佐证或拓展的相关材料;“成语积累”可进行五个近义成语的积累,也可开展五个相同意象的成语内涵梳理总结;“好书推荐”在简介内容后可灵活聚焦“一点”,或形象、或主旨、或技巧;“美文欣赏”要赏出文章的思路布局,也可适度进行亮点赏析;“升格展示”重在体现修改前后对比展示,也可单纯分享升格美文及修改心得。但无论怎样灵活,都要遵循基本体例,在时间上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    
  (三)内容形式要协调  
  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呈现专题内容,是专题展示的必要环节,但课件只是辅助手段,课件的图形、文字、色彩甚至音频内容,音量都应与专题内容协调一致,且不能有喧宾夺主之嫌。图形不能繁复、抢眼;字号至少用32号字体,让所有学生都能清晰辨认;色彩要与文字内容协调且让文字有清晰辨识度。总之,课件设计要将“功能”与“审美”高度融合,知识与艺术和谐统一。
  (四)仪态表达要得体  
  课前五分钟本是为锻炼学生胆气魄力,锻炼学生在公共场所的独立表达、流畅表达、智慧表达和从容表达能力而设,因而师生在肯定性、期待性评价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口语表达及举止仪态,鼓励学生声音洪亮,脱稿讲解;不疾不徐,语速适中;仪态大方,从容有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既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学生大方得体仪态的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还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合理的专题内容设计、激励引导性的评价机制会让课前五分钟活动井然有序地推进。在活动中,学生搜集整合信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能力甚至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评价、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高。可以说,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前五分钟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徐奉先,刘芃.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4):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3]周泉.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形式的探索[J].教师博览:下旬刊,2012(12)-1.
  • 【发布时间】2023/11/3 18:16:21
  • 【点击频次】96